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福建龙岩市:发挥“在职党员回家”工程抓手作用 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中共龙岩市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5日08: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城市建设与管理、社会供求矛盾、新的经济业态、互联网的渗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城市基层治理的新挑战,使城市基层党建成为新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城市基层党建是整体性和系统性党建,纵向涉及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小区等层级,参与的主体多;横向涵盖在城市范围内的各行业、各领域党建工作,牵涉的范围广;内容包含提升城市党组织的组织力、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党建资源并向基层下沉、引领基层治理等,承担的任务重。这就决定我们必须找到适合城市基层党建特点的有力抓手,形成人人有参与、事事能落实的工作新模式。

散居在城市中的在职党员,工作岗位分布在沙巴体育官网、省、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小区等层级的单位中,遍布在各行业、各领域里,从事着党建、管理、建设、服务等工作。他们在社区(小区)中的交融和先锋模范作用,决定着“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民服务工作”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最合适的抓手。

2014-2016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要求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2016年2月,中共沙巴体育官网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要求“落实党员到社区报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探索这项工作可复制的成熟模式迫在眉睫。

二、做法与经过

2015年7月份以来,龙岩市传承红色基因,用好古田会议确定的“支部建在连上”等党建经验,探索出了一条简便易行、能复制、有实效、可持续的路子,有效解决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难到位、活动难组织、作用难发挥、工作难持续”4大难题,构建了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新机制。

1.多措并举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难到位”问题,确保“下到位”。一是领导示范引领,解决难发动问题。一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动员,在全社会营造好氛围。另一方面,市委领导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亲自带头,各级党组织领导及时跟进并督促所属党员按时报到。二是实行“线上线下”双报到,解决难组织问题。确定在职党员“居住地在社区的到常住地社区报到,居住地不在社区的到单位结对共建社区报到”的报到原则。在职党员在“党员进社区信息平台”报到后;持单位党组织开具的《报到证》到社区完成线下报到。三是通过信息比对,解决难核实问题。通过“龙岩市在职党员进社区信息平台”检索比对,掌握在职党员的报到状态。四是发挥基层单位党组织的作用,解决难推动问题。明确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组织和督导职责,建立机制,促使其督促所属党员按时报到。截至2017年底,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率达99.97%。

2.创新办法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难组织”问题,确保“动起来”。一是建立“立体网格”,解决党员难管理问题。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在社区建立了纵向由党组织统领、横向由志愿服务队牵头、以在职党员为主体的“立体网格”,将进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编入新的组织体系。截至2017年底,我市已组建社区网格临时党支部1119个、志愿服务队737支。二是发挥社区“主持人”职责,解决服务难组织问题。截至2017年底,全市社区设置和发布服务岗位3957个、收集结对帮扶信息3649条、征集微心愿7732个,灵活开展定点服务、组团服务、主题服务等活动。三是建立服务确认机制,解决服务难到位问题。要求党员将线下服务情况通过信息平台提交社区党组织审核;社区党组织找党员服务对象或组织者核实后,对服务情况给予确认,以避免出现党员进社区服务应付了事的现象。四是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解决服务难落实问题。将“信息平台”线上的实时监督和线下“立体网格”督导相结合,建立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等联动机制,引导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截至2017年底,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率为99.95%,

3.群策群力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作用难发挥”问题,确保“出成效”。一是组织争当“五个先锋”活动,发挥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争当模范居民、民情收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志愿服务等“五个先锋”。截至2017年底,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服务岗位5.9万余个、结对帮扶3045对、认领微心愿5763个、进社区34.6万人次,解决问题3.2万多个。二是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发挥共建单位对社区党建的促进作用。安排市(县、区)890个单位与全市132个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截至2017年底,全市开展集体活动4491场,启动共建工作项目2770个,从人才、技术、物资、资金、阵地等方面支持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是实施领导挂钩制度,发挥领导的引领作用。120名市(县、区)委领导、人大和政协主要领导挂钩联系82个社区,在协调解决社区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的同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工作。四是建设服务平台,发挥职能部门的基层服务功能。实施“红土幸福社区”建设工程,由职能部门牵头,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推广居家养老、4点钟学校、调解工作室等社区服务项目。目前,全市社区共设立在职党员工作站、党群工作室等服务点113个,开展“党员服务队”等组团式服务1021次,开展文明创建、关心青少年等主题活动2752次。

4.强化保障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难持续”问题,确保“可持续”。一是严格考评问责,强化制度保障。建立报到登记、服务记实、沟通反馈、评价激励、调研督导等制度,将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各单位文明创建、绩效管理、综治和党建目标管理考评、党员评优评先、晋级晋职和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的重要依据。2015年以来,我市对该项工作情况进行了持续通报。二是建设信息平台,强化技术保障。建立“龙岩市在职党员进社区”信息平台,通过分级管理、过程控制、信息采集、数据共享、检索比对等功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便捷化的管理和监督,解决在职党员报到和服务情况难核实等问题。三是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组织保障。明确组织部门主抓制度设计、统筹推进,文明办、民政部门主抓服务搭台,政法委主抓网格化建设,党工委、教育工委主抓所属党组织和党员的督导,各共建单位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为社区和群众排忧解难,形成协同运作机制;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在线互动,共同管理。四是推动资源下沉,强化物质保障。实施城市社区党建“四有三创”(让社区有人员、经费、服务场所、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平安和谐社区、文明幸福社区)标准化建设,大幅度提高社区干部待遇,确保每个社区财政性保障经费不低于13万元,让社区有条件开展工作和服务群众。鼓励共建单位从人才、物资、资金等方面支持社区党组织。

通过实施“在职党员回家”工程,发挥在职党员在增进居民交流互信中的“催化素”作用、在提升社区(小区)党组织组织力中的“脊梁骨”作用、在扩大党在城市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中的“培育员”作用、在推动党建融合中的“助推器”作用、在推动党建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中的“润滑剂”作用、在提升社区(小区)治理水平中的“领头羊”作用,把“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民服务工作”打造成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有力抓手。

三、成效与反响

截至2017年底,我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率和服务率分别达到99.97%、99.95%,工作模式日趋完善,已在我市社区全面铺开和持续实施,成为了城市基层党建的有力抓手。

1.强化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壮大了工作力量。37455名在职党员进入全市132个社区报到,改变了原来社区党建工作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离退休和下岗失业党员的局面。二是丰富了工作内容。在职党员发挥聪明才智,集聚人脉资源,改变了原来社区党建工作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的局面。如在职党员策划、组织、推动《“章”口就来》网络直播栏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三是进一步团结了群众。截至2017年底,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服务岗位5.9万余个,结对帮扶3045对,认领微心愿5763个,解决问题3.2万多个,群众交口称赞,社会高度认可,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2.扩大了党在城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组织覆盖方面,在职党员回小区引领党员亮身份,全面摸排、汇集居民党员,组建1250个小区“兼合式”党组织,构建了“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楼宇(楼梯)党小组-居民党员”组织体系,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同时,在职党员认领党建指导员、联络员等岗位,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帮助成立了19个非公企业党支部、24个社会组织党支部。工作覆盖方面,在职党员推动了党的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小区党组织“三会一课”与建制式党组织实现有效对接,加强了居民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凝聚了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共识;参与策划、指导、培育了商圈“诚信党建”“邻里互助”等党建项目。

3.促进了党建融合。一是促进了小区自治主体间的融合。在职党员在小区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邻居群众中,让业主间成为了熟人、朋友,成立了489个“红色业委会”,共同投入到建设“红色幸福小区”的实践中。二是促进了不同层级单位间的融合。沙巴体育官网、省属驻岩单位、市、县(市、区)有关部门、街道(乡镇)、社区、小区间,平时少有交集。在职党员进社区(小区)报到后,增进了党员间的交流,促进了单位间的合作,凝聚了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三是促进了区域融合。在职党员作为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和联络员,助推社区(小区)与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组织共建、工作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文明共创、平安共筑。截止2017年底,全市已签订共建协议890份,各单位党组织到社区(小区)开展集体活动4491场,启动共建项目2770个,完成共建项目2533个。

4.推动了党建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一是推动党建力量向城市基层下沉。截止目前,全市37455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小区)报到,120名市(县、区)委领导、人大和政协主要领导挂钩82个社区,组建55个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小组,选派15名机关党员干部挂职社区第一书记,增强了街道社区力量。二是引导资源向基层下沉。在职党员认真履职,落实好城市社区党建“四有三创”标准化建设等有关政策,引导人才、资金、阵地、物资等资源下沉到街道社区。2017年以来,全市新增社区用房面积2.69万平方米,财政每年新增社区经费6650万元。三是打造载体促服务下沉。在职党员在社区(小区)“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中,开展定点、组团、主题服务等活动,引领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截止目前,全市社区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党代表工作室、党员劳模工作室等服务点113个,开展“党员服务队”等组团式服务1021次,开展红色教育、民俗节庆、文明创建、关心青少年、关爱空巢老人等主题活动2752次。

5.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一是当好模范居民。在职党员带头履行居民自治章程和公约,配合物业管理,以一人带好一家,以一家带动一群,引领共建美好家园。在我市成功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在职党员带头入户宣传,提升市民的知晓率和支持率;配合社区、有关部门调解处理矛盾纠纷;积极参加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二是引领小区治理。截止目前,已有3.7万多名在职党员回小区报到,有2名厅级、161名处级、1228名科级在职党员回小区任“兼合式”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和委员、参选业委会主任和委员、党小组长和楼栋(梯)长,引领小区治理。三是带头服务促提升。在职党员认领5.9万余个服务岗位,组织481支志愿服务队,认管社区(小区)公共服务空间、责任区(点),在服务居民的同时,团结和引导居民共建共治共享。

四、经验和启示

1.领导示范引领是推动工作的关键。市委将“探索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龙岩模式’”写入龙岩市第五次党代会决议;历任市委书记带头,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示范引领,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到社区报到和服务,是我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成功开展的重要经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关联主体多、覆盖范围广、承担的任务重,涉及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人财物调整等内容,必须列为各级党组织的重点工作,由主要领导亲自推进。

2.开拓创新是解决难题的基本方法。我市通过率先提出“党员回家”理念、确定“回居住地社区报到”的原则、建设信息管理平台、“线上线下双报到”办法、建立立体网格、实行服务确认机制、将结对共建作为工作的组合拳等系列创新,有效解决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难到位、活动难组织、作用难发挥、工作难持续等难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新课题,是系统党建和整体党建,难点多,任务重,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优化体制机制,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方能有序有效推进。

3.建立机制是工作顺利推进的保障。我市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和服务情况作为其评优评先、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将各单位党组织工作组织情况作为其文明创建、绩效管理、综治和党建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工作持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推进,必须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职责,建立奖惩机制,强化考评、统筹推进。

4.可持续可复制是工作的生命所在。我市将“群众所需”和“党员所能”结合起来,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作模式,确保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民服务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已在我市全面铺开和持续实施。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城市人口将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探讨与评论

中组部《组工通讯》、福建省委《八闽快讯》、福建《组工信息》等刊物先后介绍了我市的经验,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网、福建日报等媒体均对我市相关做法进行了报道。我市相关做法2017年被福建省直机关工委评为党建创新案例一等奖,2018年《福建省龙岩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情况分析报告》被选送中组部。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我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民服务工作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具有鲜明的特色。传承了红色基因,将古田会议确定的“支部建在连上”等党建经验应用其中,将服务群众“四点工作法”提升为在职党员进社区争当“五个先锋”活动。

2.具有创新性。通过系列创新,解决了难题,推进了工作。

3.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建立机制、明确职责、严肃规矩、严格通报、强化结果应用等形式,持续开展该项工作已无明显障碍。

4.具有可复制性。成效明显、群众支持,具有较好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操作性,形成了较完善的模式,标准化程度较高,已在全市普遍开展。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