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桂园社区:支部建在网格上 党员就在楼道中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9日16: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桂城街道桂园社区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禅城区交界处,成立于1980年,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管辖人口1.6万(其中:禅城户籍7000多人,南海户籍人口3000多人,流动人口5200多人)。社区党委下设6个党总支、22个党支部(其中属地党支部4个),在册党员560名,是桂城街道党员人数最多的社区。

作为南海最早的社区之一,桂园社区具有典型的老城区特点:一是居民、党员年龄结构偏大。社区是南海最早的由楼栋构成的小区,退休老党员多,60岁以上党员358人,占64%。二是公共设施不够完善、管理滞后。社区建筑设施、楼宇老旧,200多栋5层以上建筑楼龄均在20年以上,且大多数没有电梯,群众特别是长者出行较为不便,大部分居民小区没有专业物业管理。三是流动人口集中、管理难度大。社区共有1964个出租屋,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制衣、餐饮等职业,流动性大,对社区归属感不强。

社区治理水平落后既困扰了群众的生活,又影响了党委的威信。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桂园社区党委确立“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就在楼道中”治理路径,一方面优化组织设置,完善组织体系,强化党委对社区治理的领导,另一方面以楼道为基本单元重建治理网络、以党员为骨干打造治理队伍,激发社区内生动力,带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桂园工作法”,改善了社区面貌,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了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做法与经过

(一)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建强战斗堡垒。把党组织建在群众身边,让党员在群众身边发挥作用,使党组织和党员真正成为社区群众的主心骨。

1.“网格化”支部设置强化组织覆盖。2016年,南海区全面推广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把人、地、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桂园社区党委抓住机遇调整党组织设置,以网格为依托建立了6个党总支,实现社会治理网格与党组织网络“双网融合”,由党总支协调社区资源推进网格化治理,以网格化治理扩展党总支作用空间、增强党总支威信。同时,在党总支之下以院落、楼栋为单位设立18个党支部,把4个“两新”组织党组织纳入属地化管理,与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组织网络。

2.“开放式”组织生活激发队伍活力。社区党委既严格要求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三会一课”,又跨支部按年龄层次组织党员开展不同形式的组织生活,例如,动员老党员担任社区学院教师、开设16门课程,发动年轻党员每月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学习交流活动等。向群众开放,社区党委定期在社区宣传栏公开社区党建工作情况,并从2014年起,将社区党委年终总结会改在社区公园召开,让广大群众一起听取、一起评价党委工作和党员积分,一起向社区党委提意见、提建议。

3.“积分制”管理推动党员争先。社区党委认真落实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以党支部为单位,每季度根据参加“三会一课”、参与组织生活、参与直联户联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对党员打分,让党组织对每名党员有一个直观、科学的评价,将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委员的得分情况在社区党员活动室进行公示,让党员干部首先接受检验。同时,积极开展党员“五必访”工作,对逝世党员、新迁入新发展党员、住院党员、与家庭邻里矛盾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党员进行上门探访、跟踪管理,协助解决党员的难题和矛盾。2017年,社区党委共组织探访63名党员,2018年至今已探访45名。

(二)推行“党员就在楼道中”,引领社区善治。把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阵地放在楼道中,推动党员通过楼长这一岗位组织动员群众、推进楼道善治,进而实现整个社区的善治。

1.打造以党员为主力的楼长队伍。桂园社区住宅楼多为七八十年代兴建,在原先安排的楼道管理员渐渐退出岗位后,绝大部分成为无物管小区,公共设施和管理秩序每况愈下。对此,社区党委从2013年起开始推广楼长制,抓住群众提升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的迫切期望,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具体项目的落地为抓手,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发动党员、热心居民担任问题项目的责任人或联络人,让他们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取得群众信任,再通过楼道居民会议推选为楼长,填补楼道管理员退出后留下的空白。期间,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多、政治素质高、服务群众意识强的优势,重点将有能力、有意愿的党员,特别是原来各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推选为楼长。目前,社区已推选出正副楼长210名,覆盖50%的住宅楼,其中党员楼长80名,占38%,是楼长队伍的主力和骨干。

2.建立以楼长为成员的自治小组。为进一步理顺各个小区的管理,社区党委在楼长制的基础上,推行自治小组管理制度。其中,原有的单位大院单独成立自治小组,分散独立的住宅楼,按照地域相近、楼栋相邻的原则成立自治小组,各住宅楼楼长自动成为自治小组成员,并在社区党委主持下召开自治小组成立会议,选出组长、副组长。目前,社区共成立了4个自治小组,选出正副组长8名,其中党员6名,占75%。

3.健全以楼长制为基础、以自治小组为平台的治理机制。社区党委把楼长制、自治小组作为重建社区管理秩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的关键抓手,出台《楼长管理制度》,规范楼长的岗位设置、工作职责、日常管理,并设立关爱互助资金支持楼长开展公益活动;建立定期会议协商制度,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楼长工作室、建立工作台账,将每月10日设定为“楼长日”、分网格召开楼长会议,与社区党委一起讨论研究小区治理中的重要事项和突出问题;建立岗位责任制,本小区的管理事项主要由自治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提交社区党委研究;建立重大事项牵头落实制度,社区党委部署的重要工作,首先在自治小组、楼长层面形成共识,由自治小组负责本区域、楼长负责本楼宇的实施,近年来桂园社区一系列重大建设,例如“楼道亮妆”工程、旧楼加装电梯项目、路面修复(人车分流)工程等,均由楼长和自治小组负责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协调群众配合,期间完成了88个楼道翻新、28个楼道安装电梯;建立荣誉激励机制,社区党委把表现优秀、发挥骨干作用明显的楼长作为居民代表的首选,同时安排班子成员参加每个楼道每年2次的楼道居民会议,肯定和表扬楼长工作。

(三)推行“服务融入群众里”,促进共建共享。社区党委统筹各方资源,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相互服务,群策群力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共建美好家园。

1.立足实际主打长者服务。长者众多是桂园社区最显著的群体特征,长者需求是社区最重要的服务需求。为此,社区党委争取各方支持,链接“两新”组织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了以长者服务为主题的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社区学院、长者日托中心、歌舞室、长者饭堂、康复医疗室等功能场室,为社区长者提供从早晨到晚上,包括学习阅读、运动保健、休闲娱乐、午间休息、便民餐饮等一站式全链条居家服务,得到群众的欢迎。其中,长者饭堂设立以来,已经为居民提供午晚餐服务8万多人次。

2.党员带头倡导志愿服务。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为目标,以“党委统筹、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为路径,完善志愿服务队伍和工作机制,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构建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的志愿服务体系。成立2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社区党委书记牵头成立“芬芳个案工作室”,专门为生活出现较大困难、心理情绪不稳定的人群,特别是“人生地不熟”的非户籍人口,提供针对性跟踪辅导,已经成功解决了36个案例;成立包括党员骨干、驻点社工、联建医生在内的关爱探访队,每天上门为3户单独居住且行动不便的长者提供送餐服务、每周四下午轮流上门探访孤寡老人、每季度开展一次义诊义剪义修等服务。在党委的引导、党员的带动下,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目前,社区登记志愿者已经达到700多人,每年提供服务2.5万人次,其中,建立于2010年的挚诚义工服务团队“承包”了党群服务中心日常服务岗位,160多名队员分成10支小队,全天候轮流到中心值班;社区墨艺书画协会每年举办乐善手工坊义卖、粤曲义演、小品创作大赛等活动20多场次,进一步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3.属地联动开展协同服务。社区党委大力推进与各领域党组织共建共治,在每月常态化参与社区党建暨驻点联系联席会议协商议事同时,通过认领工作项目、服务项目紧紧结合在一起。目前,社区共有4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4个属地“两新”组织党组织,全部参与共建活动、认领社区项目。例如,区老干局党支部认领了“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项目,安排1名党务专干指导社区党委规范化开展基础党务工作;区人民医院党委认领了老年人康复保健服务项目,每周一、三、五安排1名骨干医生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康复室上班,该项目已经开展了8年,累计服务群众20196人次;“两新”组织党组织认领了“长者饭堂”资助项目,6年来捐赠钱物共15万元。

三、成效与反响

(一)党的领导有效覆盖社区,社区党委组织力明显提升。社区党委通过灵活设置党组织、开展创新性经常性的活动,提供针对性多样化的服务,把党员凝聚起来,把组织活跃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把服务丰富起来,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统筹各领域资源力量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做到了“党建引领一呼百应”,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

(二)有效破解老龄化社区治理难题,社区面貌明显改善。由社区党委主导、以楼长制为基础、以自治小组为平台的治理机制,对桂园社区老龄化、无物业小区治理起到关键作用。在小区居住、由群众推选的楼长和自治小组成员,明了小区治理中的突出矛盾及群众期盼,既能够尽心尽力、协调群众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又能够以身作则、以自我牺牲精神化解群众不满情绪,引导和促进群众相互理解、和谐共处。例如,由于车多位少,水运大院由车位“十分紧缺”造成了邻里关系“十分紧张”,自治小组成立后,每年都重画一次停车线、安排车主抽签停放,并且号召党员主动把好的停车位让给其他群众,迅速改变了小区面貌。在党员、楼长和社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桂园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社会工作示范社区。

四、经验与启示

(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必须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党组织才有足够的威信和能力,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凝聚力量实现善治。在桂园社区的实践中,无物管小区治理、长者服务等重大项目,都是社区党委的主导下实施;楼长、自治小组、志愿服务队等关键力量,都是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运作、以党员为骨干力量。社区党委虽然不是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实践者,但是整个工作格局的设计者、推动者。

(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必须充分相信群众、组织群众、支持群众自我管理。桂园社区以楼长制为基础、以自治小组为平台的治理机制,实际上就是社区党委把小区治理的主动权交到群众手中,转而提供群众充分参与治理的平台和抓手——楼长、自治小组,让群众当“主角”、社区党委做“导演”,充分利用群众智慧,在群众自我博弈中达到平衡、达到和谐。

(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必须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例如小区楼道清洁卫生问题、停车难问题、老年人上下楼梯困难问题、老年人餐饮问题,等等,通过这些“小问题”的解决,赢得群众信任,吸引群众参与,唤醒群众主人翁精神,共同推进社区治理这个“大工程”。

五、探讨与评论

桂园社区党委推进“支部建在网格上 党员就在楼道中”,是针对当前城市中大量老旧社区的设施老化、管理弱化、服务退化情况,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改进社区治理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一方面,找准了群众关注的焦点,通过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发动和引领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另一方面,找准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切入点,把党的领导有效融入到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中,让党的领导与群众日常生活同频共振,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

(责编:黄瑾、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