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打造新时代过硬队伍 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中共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30日09: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陈旧的单位体制日趋瓦解,社区承担着越来越多原来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社区干部身处社区工作第一线,是参与社区建设、治理和服务的主导力量,他们直接面对社区居民群众开展工作,他们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各项工作的整体水平。经过调研,全区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超过45岁,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主要来源是“40、50”人员。他们有奉献有爱心,但视野不宽、能力不强,抓治理抓服务跟不上,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做法与经过

针对以上现状,赛罕区积极探索社区工作者人才选用机制创新,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配备与培养,提升社区工作者素质,真正服务于居民,让居民满意。

(一)着力抓好人才选拔,选优配强后备力量,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为有效解决社区干部断层断档、难选难留等问题,赛罕区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要素,持续拓宽选人渠道,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让高素质的人成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和最大资源。一是选拔大学生,改善结构提素质。连续4年实施大学生“居官”工程,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232名大学生“居官”,并全部纳入事业编制,为社区注入了新鲜血液。2018年,还将招考50名大学毕业生充实社区工作队伍。目前,这批大学生“居官”全部进入社区“两委”班子,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9.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69人,占全区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总数的95.8%,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大学生“居官”李宜珊,2015年3月担任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居委会主任以来,根据辖区少数民族人口多的特点,设立社区“少数民族之家”和民族文化长廊,组织少数民族特色服务岗和志愿服务队开展各项活动,增进了民族团结和谐,2017年社区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二是选派机关干部,整合资源解难题。先后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225名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踏实的后备干部到社区任职,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小区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学西路街道农大社区党总支书记白瑞军提出的无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社区牵头、三位一体”管理办法,成为全市准物业管理典范,被民政部列为培训教材典型案例。2018年7月至10月,赛罕区选派40名机关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担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更好地协调区、街道和社区关系,整合资源优势,帮助社区党组织建强班子、管理教育党员、组织宣传群众、服务社区居民。三是选配专职副书记,集中力量抓党建。全区96个社区全部选配专职副书记,聚焦主责主业,定期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积极落实“五三四”民情工作法,开展机关和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社区和“两新”党组织“手牵手促和谐”、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党建各项工作。比如,在机关和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中,积极协调自治区、市和区级138个机关单位,结对帮扶居民680多户,给予生活慰问金、助学金等39万多元。

(二)着力提升核心能力,坚持学做结合,锻造高素质骨干队伍

赛罕区以增强“八种本领”为重点,持续实施“四个一批”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培训、考察和挂职等形式,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带队伍、强服务的能力。

一是组织一批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针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实际需求,分类别、多形式开展培训。对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加强党性教育和党务知识培训;对社区干部开展全员轮训,重点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等内容的培训,每年开展2轮400多人次的教育培训。二是组织一批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城市社区挂职学习。建立“一对一”长期共建机制,开展学习联做、活动联办、服务联搞“三联活动”,推进城乡党建互动。23个村改居社区党组织认真学习城市社区的服务模式,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三是组织一批街道党工委书记、精品示范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先后组织120人赴大连、苏州等地区考察,学习借鉴社区建设先进经验,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服务理念。大学西路街道新建东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方利苹运用所学经验,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打造出小区环境好、党员管理好、文化生活好、服务手段好、共驻共建好和党组织作用发挥好的“六好”精品示范社区,得到居民群众好评。四是组织一批优秀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2013—2017年,连续选派6批110人赴北京西城区挂职,零距离学习西城区在推进社会治理、发展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动各社区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目前共培育社会组织319个,志愿者服务组织83支,涌现出了一大批服务创新示范社区,如大学西路街道前进巷社区被国家民政部评为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2018年,赛罕区委积极拓展挂职平台,派出20名街道社区干部到成都武侯区挂职锻炼,重点就武侯区区域化党建“315”模式、社区党建“八化”机制进行学习,拓宽了基层党建工作思路。

(三)着力健全激励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激发干部担当真作为

赛罕区抓住让干部想干事、能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加大对社区干部的使用力度,让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干部有出路、有待遇、受重用,发挥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激发了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一是科学设定考核指标。 赛罕区出台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年度工作考核办法》,按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六有”目标,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社区的共性和差异,坚持以实际出发,从基层出发,坚持以便民利民为重点,量化考核内容,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细化为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69项测评要素,形成“类别—项目—评分内容”三级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设计注重一个强化三个突出,即强化常规,突出重点、突出创新、突出服务。考核办法的出台,使党组织书记充分了解了自身职责、任务,明确了社区工作的方向、重点,自我加压,争先进位。二是突出待遇激励。制定出台了《赛罕区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评选奖励办法(试行)》,积极探索社区干部动态管理激励机制。全区每年开展1次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评选工作,排名前10名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享受事业单位科级工资待遇。连续5年评定为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任职期间享受事业单位副科级工资待遇不变,连续10年评定为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任职期间享受事业单位正科级工资待遇不变。三是突出选用激励。坚持从基层一线使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将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列入后备干部库,优先提拔使用。2018年,从16名社区后备干部中提拔2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打通了优秀社区干部晋升通道,点燃了基层干部的奋斗激情。

三、成效与反响

(一)社区工作者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下派干部等办法广泛选拔优秀人才,努力造就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同时将社区干部考评结果与落实社区干部报酬挂钩,采取“一年一评、逐年评选”的动态管理方式,建立干部自荐、街道审核、上级考核、居民评议多维的考评机制,量化得分,由高到低,按照比例,优中选优,确定优秀候选人,确保考评结果公平公正、真实有效。

(二)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建立全员培训、骨干培训、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区、街两级社区工作者综合培训体系。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形式分层次举办培训班,提高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采取外挂、互挂等多种形式,加强实践锻炼,提升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三)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与锻炼,社区工作者转变服务理念,能够主动服务居民,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以社区党组织为中心,推进网格党支部、功能性党支部和微信党支部等非建制性党组织建设,经常性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党员教育学习活动,主动帮扶弱势群体;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小三级组织架构,逐步形成“覆盖全面、活动开放、功能互补、服务精细”的党组织服务格局。

四、经验与启示

(一)实现社区人才结构改善,必须建立人才管理考核机制。通过建立社区人才管理考核相关制度,规范人才使用机制,推动社区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良性竞争局面,能上能下的待遇确保了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不减退,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工作的长效化。

(二)实现社区人员素质提升,必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工作者培训制度,依托各级党校,引入现代社区理论,优化社区工作者培养教育资源,全面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依法管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推动社区工作者在职培训机制发展,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

(三)实现城市基层党建水平提升,必须大力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投入,依靠政策、待遇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好人才作用。实施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社区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增加资金投入,营造相对优越的人才成长环境。

(责编:宋晨、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