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广西融水县推行“五会治屯”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融水县委组织部

2019年07月31日15: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推行“五会治屯”管理模式背景起因

融水苗族自治县共有苗、瑶、侗、壮、汉等13个世居民族,有行政村198个,下辖1658个自然村(因“自然村”在我们广西也称之为“屯”,故以下就简称为“屯”)。长期以来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现状,一个屯多由一个或多个家族聚居形成,而一个行政村常下辖十至二十个屯,且各屯往往比较分散,交通不便。由于征地、土地流转、产业发展、“三农”纠纷等工作主体均在屯级,仅仅依靠村“两委”干部的工作,越来越难以适应屯级公共事务日益繁杂、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增多的现实。针对这一情况,从2013年起,融水苗族自治县选择一些村民自治基础较好的屯,积极创新探索推行“五会治屯”村民自治新模式,改变过去村“两委”单一自治载体下的“大包大揽”,真正使群众“当家作主”,着力破解当前基层农村“有人无自治”困境,取得了初步成效,有效激发了广大干群自觉投身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推行“五会治屯”管理模式的做法

因地制宜,引导建立“五会”组织。一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屯人口数从十几人到上千人不等,党员分布不均,村民自治意识有别,经济基础也参差不齐的情况,先选择在基础较好的屯成立党支部委员会、公共事务理事会、公共事务监事会、纠纷调解委员会、产业发展协会“一核四柱”的基层自治组织。组织成立后,屯里的事情由“五会”发挥主体作用,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二是合理推进。在成立“五会”组织时不搞“一刀切”,不求大求全,坚持条件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先在每个屯成立公共事务理事会,在党员人数达到条件的屯成立党支部,在产业经济发展得较好的屯先成立产业发展协会,产业发展慢的屯先加入其它屯的产业发展协会或产业合作社,待条件成熟后再成立。三是有效动员。动员有责任心、有威信、有能力的农村党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寨老等,本着为村民谋幸福的奉献精神,不计报酬,不怕艰辛,主动承担“五会”领导带头的重任。截止2018年,全县已组建屯级党支部委员会801个, 公共事务理事会655个,公共事务监事会655个,综治调解委员会655个,产业发展协会(合作社)416个,“五会”班子成员约1万人。

明确职责,保证“五会”协调运转。明确划分“五会”职责,保证“五会”之间协调运转。党支部委员会,行使领导职能,接受上级党组织领导,对屯里重要的事项行使决策的职能,凡是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方面的重大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由党员大会组织讨论决定,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公共事务理事会,行使执行职能,接受党支部领导,向本屯村民代表大会负责,带领农民群众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领村民开展村民自治、经济社会建设等活动。公共事务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接受党支部领导,向本屯村民代表大会负责,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对本屯的项目建设、公益事业、财务等进行监督。纠纷调解委员会,行使矛盾调解职能,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对本屯邻里家庭间产生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产业发展协会,行使经济发展职能,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在产业发展中,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有效地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解决农村和农户发展产业信息不畅、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相对缺乏的问题。

帮扶激励,给力“五会”组织。一是综合素质上强化培训。县、乡两级有关部门分别有计划地对“五会”班子成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提高履行职责的工作能力和水平。2013至2018年底,举办相关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人员达1万余人次。融水镇新国村古选屯、小荣村西洞屯先后10次组织“五会”班子成员及村民骨干500多人到桂林市红岩村、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等地参观学习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等,回来打造建设自己的美丽乡村。二是多管齐下进行帮扶。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指导。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主要对党建工作进行指导,而涉农部门主要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给予指导。针对不同村屯的特点,有针对性选派村屯联系领导、党员干部、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切实加强帮扶指导。三是政策项目上给予照顾激励。对“五会”组织建设开展得好的村屯在安排项目资金及成立产业协会、发展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2013年,融水苗族自治县推行稻田养鱼高产示范基地建设2400亩,大多数是在村民自治搞得好的屯实施,这是对村民自治成果的肯定激励。到2017年底,稻田养鱼标准化养殖建设面积达到4000亩。

三、推行“五会治屯”管理模式的主要成效

(一)党支部委员成为凝聚党群“主心骨”。 屯级党支部的组建,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使屯级党组织成为了农村社会管理中最直接最基础最有效的力量。和睦镇和睦村下木屯共有党员8人,在屯党支部委员会的引导下,动员农户种植油葵花,在国庆长假期间,日收入上万元。动员村民让出土地,建设球场、2400平方米的停车场,硬化巷道等,建设美丽乡村,获自治区和谐村屯、自治区生态示范村等称号。美丽和谐村屯,传递着正能量。近年来,该屯有10名学生考上大学。10多人考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

(二)公共事务理事会成为新农村建设“排头兵”。 公共事务理事会把屯内各自为政的家庭组织起来,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等方面引领村民自治。白云乡枫木村高孝屯公共事务理事会组织对屯里的集体木材出售、道路硬化等,进行集体讨论,以公平、公正的形式,决定屯里的各项事宜,促进了全屯经济快速发展。

(三)公共事务监事会成为村民自治“护航员”。公共事务监事会弥补了村民自治中监督机制的缺失,加强了对屯级工作的监督,调动了群众参与村民自治的主动性积极性。安陲乡暖平村暖平屯的公共事务监事会,每年两次对屯里财务进行审核,并把审核结果向群众公布;同时对本屯公益事业的建设情况、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保证不走样不变型,给干部压力,促干部清白,让群众明白。

(四)纠纷调解委员会成为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本着“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的原则,由屯里懂法律、有威望的村民组成村民自治纠纷调解委员会,在化解群众矛盾、稳定秩序、增进团结以及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14年起,永乐镇下覃村白马屯充分发挥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成功处置了2018年4月农田纠纷问题,2017年1月邻里养鸡问题等10多件(次),为此,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的矛盾纠纷。

(五)产业发展协会成为了农民增收的“加油站”。 由农村经济能手牵头,以“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入会自愿,退会自由”为原则,成立产业发展协会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拱洞乡高武村乌保屯成立云尚高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后,2018年,给82户群众代养定单土猪150头,其中贫困户59户;发放优质稻谷种195斤,种植200亩生态稻米;建成田螺养殖基地110亩,发放田螺种苗2万斤。目前,年销售云尚高武品牌农产品礼盒1000个,销售优质稻米1万斤,香菇200斤,利润近5万元。已经定订单礼盒1600份,20斤袋装大米300份,代邻村销售竹荪、木耳1000斤,预计收入20万元,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汪洞乡腾合产业发展协会的8名党员采取“公司+基地+党员+农户”的模式,通过集约化方式承包土地240多亩种植高山茄子,年收入达140多万元,既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又解决了部分留守妇女的再就业。

四、推行“五会治屯”管理模式体会和启示

(一)培育示范村屯,发挥引领作用。实行“五会治屯”管理模式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较好的作用。为此融水县重点打造一批县、乡镇两级“五会治屯”示范点。以此发挥引领作用,实现以点带面扎实推进“五会治屯”工作。目前已在全县完成60多个“五会治屯”示范点的建设。

(二)加强上下联动,完善保障机制。融水县整合有关部门投入农村的的资源资金,采取财政投入、村级集体经济投入、群众自筹等相结合的办法,整合村屯教学点闲置教室、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场所,着力解决开展工作的活动阵地、工作经费和人员报酬,保证“五会治屯”运行顺畅。

(三)强化联系指导,确保规范运行。结合主题党日活动、脱贫攻坚活动等,积极动员党员干部深入自然屯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给自然出资金、出点子,建设美丽乡村。并着力推动机关与自然屯级结对,从项目、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帮扶,要求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工作研讨会或现场会,及时分析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屯级“五会治屯”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依法开展活动,规范运行。

(四)丰富宣传方式,深挖经验亮点。融水县通过报纸电视、党建网站、相关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行“五会治屯”管理模式的目的意义和工作要求,使广大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积极拥护、踊跃参加,有效推进“五会治屯”管理模式。

(五)严格考核机制,督促整改落实。融水县将开展“五会治屯”工作纳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和村级绩效年度考核指标,由各乡镇党委对各自然屯实行“五会治屯”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对实施进展缓慢、工作任务落实不力的,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和“五会治屯”成员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责编:乔业琼、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