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山东省昌邑市:实施“三化”融合 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

中共山东省昌邑市委组织部

2019年08月23日11: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则是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去年以来,山东省昌邑市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总体要求,围绕破解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弱化、虚化、边缘化难题,出台《构建“三化”融合模式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的意见》,探索推行党员管理“项目化”、群众管理“网格化”、各类组织管理“功能化”“三化”融合模式,有效激发党员、群众、各类组织参与村级事务的内生动力,趟出了一条提升村级组织力的新路子并取得良好成效。

一、动因及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而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的过程中,更需要村级党组织增强团结党员、组织群众的能力。近年来,昌邑市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整体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仍有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是党员发挥作用还不够主动。采取亮身份、民主评议、定期考核、奖优罚劣等措施,更多是强制性“管”,党员被动接受,往往满足于按时缴纳党费、参加会议、不当“反对派”,自觉主动、满含激情地去干的少。同时,随着农村形势的变化,征地拆迁、扶贫解困、发展经济、日常管理等村级事务越来越多,党支部仍然习惯唱“独角戏”,落实任务、化解矛盾大多是村干部单打独斗、直接面对群众,缺乏帮手和缓冲地带,导致在一些村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的村,“两委”干部很吃力,有时还出力不讨好,制约了农村工作协调高效运转。这就需要有一个管用的抓手,把党员个体潜能和整体功能充分挖掘利用起来,形成支部吹号、党员冲锋、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生动局面。

二是群众管理服务还比较粗放。大包干以前在农村是“一个公章管全庄”,现在农民群众独立生产、生活能力越来越强,对村集体依赖越来越小,加上进城务工、居住的逐渐增多,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再按照原来一锅煮、粗放式的管理办法,很难把群众有机联系在一起,群众思想脉搏、各类诉求、急事难事以及不稳定苗头,村级党组织不能及时掌握和帮助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架构,实现精细化管理,及时有效地解决好村庄管理的难题。

三是一些传统群团组织及各类新型组织功能发挥不好。村级党组织对一些传统群团组织和各类新型组织在管理服务上还存在“盲区”“盲点”,致使一些传统组织形同虚设,一些新型组织“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大都处在自然发展状态,没有真正发挥好作用。作为村级治理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群体管理好了,将成为村“两委”的好帮手,管理不好、放任自流,就会游离于党组织视线之外,个别的久而久之甚至会走向对立面,成为“绊脚石”。如何因势利导引领好、服务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解决好上述问题,昌邑市在充分调研论证、分类试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化”融合模式。党员管理“项目化”,即借鉴现代企业“项目化”管理理念,将村级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分解成项目,让有能力的党员通过认领项目参与村级工作,做到发挥作用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管理和考核。群众管理“网格化”,即充分运用社会治理“网格化”思维,将村庄按照一定的区域划分成为网格,缩小治理单元,缩短服务半径,实现“全村一张网、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各类组织管理“功能化”,即以各类组织健康发展和作用有效发挥为目标,通过党组织的引领激发活力,发挥最大功能,促使其成为辅助党组织治理村庄的有力载体、关键途径。

“三化”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项目化”是关键、“网格化”是基础、“功能化”是支撑,党员则是整个体系的“粘合剂”。在这项工作中,昌邑市按照“一年搞试点、两年抓推广、三至五年大见成效”的思路,通过深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以党员为“药引子”,让其在认领项目、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参与各类组织活动中,积极发挥作用加速化学反应,把群众、各类组织与党组织紧密“粘”起来,真正打造成一个融通融合的整体。

二、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将“三化”融合作为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突破项目,专门成立由市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各常委靠前指挥,统筹协调面上工作开展,形成自上而下推进“三化”融合工作的最强阵容。建立组织部长点对点、面对面调度机制和有关人员联镇包村机制,集中工作力量,一竿子插到底,减少中间环节,有针对性地推进工作落实。由组织部牵头,整合教育、公安、民政、司法、社保、农业、卫计等20多个单位工作力量,成立农村党建研究分会,开展专题研究、定期讨论,及时改进措施办法,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是规范运行机制。党员管理“项目化”:实行确定计划、列出清单、项目认领、项目实施、项目评价“五步工作法”,建立“周调度、月汇报、季点评、年评议”督导推进机制,促进项目落实落地。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对认领项目积极等5种情形进行加分奖励,对项目推进慢等3种情形进行扣分惩罚,对不服从党组织安排等4种情形实行“一票否决”,结果与党员星级评选相挂钩,并同步向群众公开。一年多来,全市690个村共确定各类党员项目5458个,参与认领的农村党员2.1万余名。群众管理“网格化”:以街、路、巷、房为界划分村级网格,选优配强网格长、网格员,构建“村‘两委’成员联网格,网格长联网格员,网格员联农户”的“三位一体”服务架构,推动网格落实好上传下达、民情收集、跟踪反馈、邻里互助、社会治安、环境卫生6项职责。健全定期走访、问题办理反馈、奖励激励3项制度,研发智能管理平台,同步开发手机APP,将党的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全市共划分村级网格4213个,选拔网格长、网格员21061名。各类组织管理“功能化”:健全“支部+各类组织”工作模式,按照“有组织的抓规范、已规范的抓提升”思路,进行深入摸排、梳理汇总,统筹抓好各类组织培育及服务工作。建立清单管理制度,由村党组织指导各类组织根据工作计划及章程细化月工作任务清单,督导活动开展,并结合阳光议事日,逐一听取工作汇报。年底,召开各类组织负责人会议,表彰先进、部署任务、推进落实。目前,全市共规范各类经济组织、文体活动组织等3176个,开展各类活动2.3万多次。

三是完善考评机制。把推进“三化”融合情况纳入镇街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重要内容。加强过程管理,市委组织部每月组织1次专题调度,每季度召开1次座谈会,每半年开展1次观摩点评。各镇街将推进“三化”融合情况纳入各社区、村日常工作考核,考评结果与社区干部、村干部工作绩效挂钩。市镇每年底推选一批组织力提升示范村,评选一批优秀村级项目组、网格和优秀党员、网格长、网格员、各类组织代表等,营造激励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工作成效

“三化”融合模式的推行,有力激活了党员、群众和各类组织的内生动力与外在潜力,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和村级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提升了组织领导力。村级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发挥更加到位,各项事务在党组织的有效引领下,由过去逼着干、推着干到现在争着干、赛着干,一年多来,全市完成道路硬化、场所改造、增收致富等民生项目5200多个,办实事、好事6500多件,干事活力明显增强。

二是扩大了组织覆盖力。党组织有效覆盖村庄的方方面面,消除了以往工作中的一些“盲区”和“空白点”,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全市先后有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1900余个,征求群众意见建议5230条。

三是拓展了组织聚合力。“三化”融合是“支部建在连上”的新的探索,通过党建带群建、党员带群众,党支部凝聚党员、群众的“磁石”作用更加凸显,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拾台补台,拧成了“一股绳”。

四是增强了组织执行力。各类群体主动担当、创先争优,村级工作出现“热点不热、难点不难”的可喜局面,一些原来“默默无闻”的党员、群众主动走上“前台”,处处带头、事事争先,全市690个村中,8个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52个“三化”融合试点村被评为镇级以上先进党组织,带动新增特色旅游村、生态文明村16个,全市70%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B级以上标准,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四、启示经验

(一)把握了一个根本前提,就是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来部署和推进各项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农村落地落实的好坏。探索“三化”融合模式,目的就是要通过更加管用的举措,把党员、群众、各类组织三大主体集聚起来,从而形成带动农村快速发展的火车头。正是因为放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谋划,放到党和群众关心关注的“民心工程”中把握,“三化”融合一开始就得到了方方面面的积极响应。

(二)把握了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忠实践行群众路线,广泛凝聚群众力量。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政策举措再好,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只有契合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取得群众的支持。“三化”融合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尺,把提升群众幸福感作为最终目的,群众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群众需求什么就跟进什么样的服务,源于群众、反哺群众,正因如此才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

(三)把握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措施务实管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急功近利、搞“花架子”“大呼隆”的问题。“三化”融合着眼于破解基层现实难题,不为创新而创新,始终坚持立足农村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准确分析基层情况,开展了大量前期调研,收集了大量第一手信息,深入研究“实”的措施与路径,确保了对症下药、精准施治。

(四)把握了一个根本方法,就是统筹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组织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通过“三化”融合,把党组织、党员、群众等各方面资源力量都调动起来,现在越来越多的村都主动抓推广,很多市直部门惠民政策也通过“三化”融合得到有效落地落实。“三化”融合释放出的虹吸效应,已成为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叠加优势的有效平台。

(五)把握了一个基本方略,就是坚持着眼长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任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三化”融合虽然不是颠覆式的革命,但真正做好难度也不小,过程要牵扯利益的调整,效果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三化”融合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明确了“三至五年大见成效”的长远规划,这就确保了蹄疾步稳有序推进,在基层遍地开花。

(责编:乔业琼、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