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河南新安县:“拆墙便民亲民”助推“三治”并进、服务进村

中共新安县委组织部

2019年10月14日15: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实施背景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委、洛阳市委“全面加强以新时代党的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基础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2019年3月,新安县在推进基层阵地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按照“便民化、亲民化、标准化、综合性”的理念,开放阵地、整合资源、强化服务、突出特色,开展党群服务中心便民亲民化改造,通过拆除围墙,优化服务,把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建设成为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二、主要做法

(一)拆除围墙。按照应拆尽拆、应透尽透原则,全县308个村(社区)所有具备条件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全部拆除围墙,整治院内环境卫生,增绿补绿,与村(社区)其它服务场所和村内景观融为一体,建设开放式综合型党群服务中心。对确需保留实体围墙的,可结合本村特色,实施文化墙。所有党群服务中心面临道路、街道等公共区域的围墙和大门要全部拆除,建成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

(二)整合资源。拆除围墙后,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一要健全服务功能。有条件的村和社区要将便民服务、金融站点、信息咨询、文化广场、医疗卫生、便民超市、家风家训馆、百姓书屋等设施和场所集中整合,力争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提高使用效率,满足“一站式”服务和各类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各种活动需要。二要完善文化设施。对照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七个一”要求,全面完善村级文化设施,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要涵养乡村文明。在空间设计时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多元诉求。注重挖掘本地历史和农耕文化,寻找乡村记忆,打造具有属地性的乡村符号,引导群众自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让群众对本村(社区)传统有认同感、归属感。

(三)优化服务。坚持值班制度。党群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除工作期间对外开放外,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值班,提供便民服务。坚持村(社区)干部轮流值班,记录群众对村(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本村(社区)发生的突发事、急难事。坚持优化服务。强化窗口服务意识,值守窗口者要坚持“首问负责制”,全口径办理所有公共事务。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等便民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持续完善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项目,收集群众多元化需求,让群众足不出户了解村(社区)内事情,不出村(社区)实现水电气宽带缴费、一卡通充值、法律服务、免费送药上门等便民服务,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丰富载体。探索运用休息时段、节假日轮流使用办法,由党组织统筹引导村内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工青妇及志愿者团队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公共空间开展公共活动。整合“三新”大讲堂、文化科技下乡、现代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根据多元需求搭建集党员教育、就业创业、脱贫攻坚等于一体的能力提升平台,培育村(社区)干部能力和群众素养。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法治大讲堂”“快乐星期天”等活动,让群众有项目可选,有活动可参加,享受家门口的品质生活。

三、工作成效

(一)通过拆墙便民亲民行动,杜绝了因“高墙”“闭门”影响党群交流和服务的现象,进一步强化村“两委”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与民沟通的意识和水平。同时,方便了群众,赢得了民心,拉近了干群距离,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全县具备拆除条件的178个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围墙已经全部拆除,整修、绿化工作已全部完成。

(二)拆除围墙后,通过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内部空间布局,集中整合村级服务资源,进一步推动了便民服务功能最大化。一是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各村(社区)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克服种种困难,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便民服务站、文化广场、医疗卫生、便民超市、家风家训馆、百姓书屋等便民服务设施和场所进行了集中整合,最大限度地向党群服务中心靠拢,方便了群众办理就近各类业务,同也满足了党员群众开展各类活动的需要。例如:新安县神堂村在拆除党群服务中心围墙后,先后将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影剧院、乡村大舞台、小学和幼儿园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整合到党群服务中心周围,目前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350多米长的村道被打造成为“党建一条街,”这里成了村里最热闹的沙巴体育平台。村党支部书记王万子介绍,如今,村民们都把党建一条街称作“便民大道”。二是文化设施更加完善。按照《新安县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拆墙便民亲民行动方案》要求,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或周边对照“七个一”原则,为每村(社区)完善、补充了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了村级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文化亮点更加突出。在打造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的同时,对于有红色历史、传统技艺等文化底蕴的村(社区),通过挖掘打造特色乡村文化亮点,增强了当地群众对本村(社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例如:新安县包沟村在党群服务中心附近建设农耕文化苑,号召村民将家中70、80年代老旧的农耕生产、生活用具捐赠出来,集中陈列在农耕文化苑里进行展示。很多群众以及外地游客都说“这个创意真好,当我们看到织布机、箩筐、簸箕、老石磨这些富有时代感的“老古董”时,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个记忆中年代,浓浓乡愁油然而生”。

(三)在打造开放式村级服务平台的同时,通过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清单式服务、24小时值班制等便民服务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提升了村级为民办事效率。同时,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想群众之所想”,不断拓展服务项目,持续完善服务内容,为群众提供水电气宽带缴费、一卡通充值、法律服务、就业直通车、免费送药上门等服务,实现了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法律、就业、缴费、送药等便民服务。部分村“双委”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利用休息时段、节假日轮流使用办法,由党组织统筹引导村内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工青妇及志愿者团队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公共空间开展公共活动。同时,各村(社区)还坚持以每月一个主题开展“主题党日”“道德讲堂”“法治大讲堂”“快乐星期天”等活动,让党员群众有项目可选,有活动可参加,实现了从以往的“有事才去”到现在“没事也很想去”的转变,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例如:当记者采访新安县南李村镇梭罗村72岁老党员高洪超对“拆墙”行动的看法时,他说“原来不好进,这下很方便,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感觉就像自己的家一样!”欣悦之情溢于言表。高洪超年轻时是村里的小学教师,有看报纸的习惯,退休后没事就会到村委会借阅各种报纸,但过去村部圈着围墙,时不时会遭遇“铁将军把门”。眼下,村子通过进行新一轮的改造提升,不仅把村部围墙拆除了,还建了文化广场、卫生室、篮球场、公厕等。在高洪超看来,“拆除围墙拆除的是隔阂,拉近的是距离,村部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四)“拆墙便民亲民”行动开展以来,新安县委规定拆墙便民亲民行动由各镇党委负总责,列入县委政府督查局年度督查项目,纳入对各镇党建目标责任考核的任务,加强工作督查,对任务完成出色的通报表彰,对责任不实、工作不力的通报批评。县委组织部每半月汇总一次工作进度,督促各镇积极打造示范点,各镇相互借鉴经验,各村在保持本村特色的同时,鼓励互相交流学习,各村在交流学习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实现了村与村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各项工作的互比互学,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各村(社区)“两委”工作的提升。

四、经验探讨

“拆墙便民亲民”行动取得的成效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坚持人民主体。县委常委会、县党建工作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开展“拆墙便民亲民”工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打造开放式党群活动阵地。自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全县镇村干群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党员群众齐上阵,全县11个乡镇倒排工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拆除178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围墙,全面开展了村级组织阵地的绿化提升改造。

(二)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应拆尽拆、应透尽透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摸排全县308个党群服务中心,逐村排查确定,最终确定178个具备条件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拆除围墙,建设开放式综合型党群服务中心;其他13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整治院内环境卫生,增绿补绿,确保村(社区)其它服务场所和村内景观融为一体。

(三)坚持资源整合。有效整合文化广电与旅游局、卫健委、教体局、林业局等部门职能和资金,联合打造“党建小游园”“党建广场”“卫生室”“便民超市”等服务项目,先后建成村级小广场、小游园108个,新增文化体育设施300余件,新建公厕23所,绿化种植苗木6000余棵;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县镇中心工作开展了绿化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群众到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积极性,密切了干群关系。

(责编:乔业琼、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