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浙江省仙居县:深化党建“邻聚力”工程 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

中共仙居县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14日14: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现代社区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有形载体,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有力屏障。在建设现代社区的背景下,仙居县以推进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深化实施“邻聚力”工程,以开展“五邻”活动为载体,抓好“五聚”落实,推动“五力”提升,全面构建建街道统领、行业引领、区域融合、上下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五位一体”的共建共管机制,让社区管理更加规范,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探索出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一、背景和动因

对照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要求,特别是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反映出来的情况,当前的社区治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短板亟待解决。一是党对社区的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力量分散、管理碎片化,未系统和统筹推进的情况比较普遍;驻社区单位与社区的联动不够有力、资源整合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村改社区时间短,社区干部、农村党员的思维定势还没有完全转换,主动融入城市发展的思路理念不够开阔;个别基层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二是优质服务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老旧社区服务设施碎片化、陈旧化,现代化短板明显;停车加梯难、物业缺失等问题仍然突出;“一老一小”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缺少系统性解决的内生动力。三是群众自治的基础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城市社区承担着1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职能范围扩大、人员力量不足,“小马拉大车”现象凸显;社区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存在局限性,本地居民、外来人员参与意识不强,社区的公约缺位;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社区志愿队伍结构单一。四是“平战一体”的应急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社区力量与社区规模不匹配,有的还被长期借调使用;应急指挥体系运行不够顺畅,战时状态下力量配备不足、应急保障支撑不力、居民与社区干部、网格员的配合度不高等问题集中显现。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核心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整合要素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平台,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身边去、心里去,以党建统领打造共建共融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发挥街道大党工委作用,统筹构建城市基层党建“红色联盟”,并在社区“大党委”配合下,优化网格结构,将19个城市社区按常住人口300-500户标准划分为190个网格,按楼道、楼栋、街巷划分出3185个微网格,每个网格按“1+3+N”(“1”就是1名网格长;“3”就是1名专职网格员、1名兼职网格员、1名网格指导员;“N”就是网格内的其他包联干部、专业执法力量,如公安、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配备网格团队成员,建立健全“双纳入”机制,即,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由社区党组织统筹使用,在工作安排、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一体统筹;将社区工作者纳入网格工作,落实包网入户。成立社区功能性党委,社区书记为党委委员,轮流担任党委书记,将在职报道党员纳入微网格党组织,建立“平战一体”党员队伍,充分发挥一线堡垒作用。

(一)开展“邻里宣”,聚集人才,提升组织“号召力”。发挥妇联、群团组织力量,发动社区内各领域、各层次、各年龄段党员先锋、特长人才,壮大基层宣讲宣传队伍,探索更直接有力、深入人心的宣传方式。用好业主群、社区宣传栏、居民楼道、公共墙面等宣传阵地,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由点到面全力铺开,及时把有书法、美术、舞蹈、音乐、演讲等爱好特长的人聚集起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宣传党的好声音、党委政府的决策,引领居民行为,增强组织“号召力”。主要工作:组建一支宣传队伍;按照“每月一主题”标准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吸收各类社会组织加入。

(二)开展“邻里议”,汇集智慧,提高组织“执行力”。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辖区单位、开发商、居委会、物管公司、业主为中心力量,建立“五位一体”共建共管机制,健全居民议事机制,对事关社区项目建设、财务使用等社区服务治理的重难点问题,联合商议、民主决策,激发居民自治活力,推动社区治理更加有序、更有温度。同时引导鼓励社区内有热情、号召力强的离退休干部、老党员、老社区干部参与社区管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主要工作:建立一个议事平台,由专人负责,参与协商、化解社区或小区内的矛盾问题;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联席会议,商讨工作情况;积极吸收热心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党员、社区居民代表、退休干部等各类人才。

(三)开展“邻里帮”,招贤纳士,发挥组织“战斗力”。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树立主动服务理念,“网格+党员微格”双格联动,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契约化党建等活动,推动党员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深入开展党员联系户、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和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动员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以及社会组织、群团等多支力量发挥,发掘、培养、组织一批党员、志士贤能等组建志愿队伍,提供红色代跑、医疗、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帮助解决居民办事、生活难题,营造和谐互助的社区生态。主要工作:根据需要,每个支部每年进对接社区报到2次,认领微心愿;建立一支志愿服务队,每个月或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四)开展“邻里乐”,凝聚力量,放大组织“向心力”。建立需求、资源和服务三张清单,通过共享信息、共享阵地、共享文化、共享服务的方式,推动区域内资金、场地、人才等资源要素流动更自由、使用更高效。建立“三社”联动工作机制,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整合开发商、居委会、物管公司、业主等力量资源,以群众诉求为出发点,搭建社区活动体系,通过举办邻居节、文艺汇演等社区活动,重建熟人社会,打造和合的社区文化氛围,从而把小区居民紧紧的团结在小区党组织和业委会周围,把社区居民紧紧的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周围,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睦邻友好的社区氛围促进社区大团结。主要工作:每年举办一次邻居节;每年举办一次文艺汇演;梳理社区内各类文艺活动小队,规范管理,提供社区内资源支持。

(五)开展“邻里创”,稳进提质,增强组织“组织力”。社区大党委联合团委、妇联、残联等组织,排摸社区就业、医疗、教育、文体等业态,设立“解忧工作站”,吸引各社会组织入驻,建立帮扶标准、帮扶体系,为创业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创业就业指导,组织推荐他们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汇聚社区内企业单位、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加入就业创业指导小组,搭建帮扶网络,开展传帮带活动,为居民提供创业就业、教育医疗等资源支撑,助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推动社区整体发展。主要工作:设立1个“就业帮扶工作站(窗口)”;每年梳理一次社区内的就业情况,登记就业困难人员;每年举办2次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培训。

三、主要成效

(一)“邻里宣”——紧扣“主旋律”奏响“最强音”,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通过“双向推荐+组织把关”,广泛吸纳党员、居民代表、网格员、巾帼先锋、退伍老兵等群体中的优秀人员组建238支党员服务队,建立“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演出”工作机制,以入户宣讲、现场咨询、文艺汇演等形式,共开展防诈反诈、疫情防控、多城同创、“一户多宅”整治等各类宣讲活动100余场,受众26100余人次,补齐了社区宣讲短板。实施“红色骨干”培养计划,按照“让党员带着队员干、把骨干发展为党员”工作思路,及时将政治过硬、表现突出的31名优秀队员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

(二)“邻里帮”——构建“帮扶网”浓厚“邻里情”,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深化“党员在身边、温暖千万家”“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等活动,对楼栋长、党员户进行挂牌亮身份,明确3方面10项具体职责,推动党员“经常、随处、及时、有效”联系服务群众。截至目前,2800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全部进社区报到,参与认领服务活动25437人次,完成“微心愿”1055件次。尤其是今年常态化全民核酸检测工作开始后,通过“邻聚力”平台,仅安洲街道的6个社区,就招募到各类志愿者600余人,参加志愿活动1500余人次。打造“智慧社区”APP,对接智慧党建、志愿服务、民主监督、智慧养老、法律援助、关爱儿童等各种区域性、公共性、公益性服务项目,补足“一老一小”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

(三)“邻里创”——设立“小驿站”架起“暖心桥”,让党的政策在基层生根发芽。充分挖掘社区、辖区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各类资源,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建立“党建+群建”创业就业帮扶平台,邀请省市专家为80多位梅农讲解杨梅种植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结合“残疾人之家”阵地和工艺品区域产业优势,加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就业辅导,为15名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技能培训、劳动就业等服务;开展义务家政培训活动,累计培训210多人,推荐就业20余人。

(四)“邻里议”——激活“红细胞”优化“微治理”,让党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今年以来,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小区党组织、业委会代表、物业代表共召开7次圆桌会议,共解决“测温+亮码”、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台州网格码包扫码等四大类社区“小门”管控重点领域13个难点问题。在“智慧社区”APP同步建立社区数据库,建立“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议事机制,以“住宅小区—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三级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议事、上门访谈等形式收集社情民意50余条;引导居民自治,推动形成“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试点开展以来,安洲街道辖区内各社区矛盾纠纷数同比下降79.03%,协商调解成功率达87.8%,新增积案率下降89.6%。

(五)“邻里乐”——搭建“娱乐圈”提升“幸福度”,让党的精神血脉薪火相传。以社区所在街道为单位,整合辖内社会组织、医院、学校等共建单元,将“医教养”公共资源向社区延伸、向楼栋覆盖。定期举办各类活动,组织律师、医生、教师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免费体检、兴趣辅导等10余项服务。统筹用好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体育场馆等基础文体设施及“西门记忆”等党建主题馆,开展义诊、募捐等活动260多场,累计服务社区居民近27600人次。疫情期间,联合街道妇联开设线上摄影、茶艺、家庭教育等直播课程在每周五、周六晚上开设“邻聚力”云课堂;联合辖区培训机构,开展线上亲子手工、线上戏迷会、线上“红色故事会”100余场;联合辖区学校,开展线上运动会、线上书法比赛、线上朗诵比赛等活动35次。

四、探讨建议

(一)有关“邻聚力”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是人员理念相对滞后。部分党组织负责人不能把传统党建优势真正与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结合;重业务轻党务、重形式轻实效的观念还没彻底扭转,在推进“邻聚力”工程中存被动应付心理;缺乏党建引领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的理念,没有形成用大党建的思维和视野来看待城市党建工作。二是责任意识仍有缺位。党组织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习惯于“上传下达”,满足于“照抄照搬”,上级布置什么就完成什么,开展“邻聚力”工程的主动性不够,过于依赖上级部门的布置和推动,存在“上头热、下头冷”。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制度缺失或乏力,导致“邻聚力”工程开展效果与预期有差距。三是监督管理比较薄弱。对“邻聚力”工程开展情况跟踪问效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和整改方案;日常督查清单不够细化,致使部分党组织抓城市党建工作缺乏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

(二)开展“邻聚力”工程的对策及建议。一是建议建强“邻聚力”体系。深入挖掘、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类组织已有场所、设施的作用,并向社区内其他组织和群众适度开放,使资源能够集约共享。充分发挥社区、非公企业、机关单位等各级党组织的纵向领导和横向协调作用,细化“双格联动”机制。组建党员、网格员、楼栋长、物业管理员和居民志愿者五支队伍,完善党员积分管理、社情民意处置、志愿者管理、议事协商、矛盾调解等机制,全面动员居民参与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组织、信访化解等,打响“邻聚力”品牌。二是建议培育“邻聚力”头雁。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通过设置网格党小组、党员编组等方式,按照“就近、就亲、就便”原则将社区党员编入各网格,选取社区内骨干党员担任党小组负责人,培育为各网格“邻里”头雁,定期带领网格内党员开展党建工作研究和交流,常态化开展健康保健、文体娱乐、阅读分享、心理疏导、红色代跑等各类便民行动,街道定期给予通报表彰,有效激发党员创先争优的热情,形成“人人争做标杆”的良好氛围,实现“邻聚力”工程开展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三是建议做优“邻聚力”服务。以社区为单位,综合年龄、职业、身份、居住状况、身体状况等因素,对社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每名党员建立一张“党员积分卡”,从讲政治、比奉献、树形象三个方面出发,完成实事承诺、建言献策、联系群众等工作,并以百分制的形式进行项目指标量化考评。街道为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技术、管理等支持,不断提高他们服务项目的能力,实现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提高服务居民的精细化水平。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