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贵州思南县:全面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格局

中共思南县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29日15: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贵州省思南县位于武陵山腹地、乌江中下游,因水而建、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辖28个乡镇(街道)529个村(社区),总人口约70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有田秋、李渭,近有旷继勋、肖次瞻,素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美誉。近年来,思南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多员合一、减轻压力、提高效率、激发动力”工作原则,全面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实现了村级工作力量、效率、保障“1+1>2”叠加效应,构建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格局,助推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一、背景动因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治理的“基石”地位,决定了乡村治理对于整个治理体系的基础性作用。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推进乡村治理就是贯彻落实党沙巴体育官网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领导核心地位弱化、虚化、边缘化;村级组织服务水平不高,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偏弱;基层岗位职责不清、运转机制不畅,工作效率低下;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乡村治理成效。

基于此,贵州省思南县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广“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着力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拧紧组织一股绳,推动“各自为战”向“集成作战”转变。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解决单兵作战、力量分散的问题。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实行县、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制度,依法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村级各类组织章程,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明确村级各类组织每年向村党组织报告1次工作,实现党有号召、全员行动。二是细化职能职责。明确村党组织全面领导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群团组织等,村民委员会负责农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落实,同时健全群团组织并明确联系指导人员,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做到条块清晰、职能清楚。三是优化组织设置。依托现行行政区划,健全“行政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党组织体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按照“五个便于”标准合理设置党小组,实行党委、党支部“双备案”管理,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组织开展党员联系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扣紧责任压舱石,推动“各管一摊”向“同挑一担”转变。坚持理清职责,构建分工明确、协作密切的工作体系,着力解决各自为政、九龙治水的问题。一是做好岗位减法文章。按照职能相近、业务相似的原则,整合村级治安员、护林员、统计员、地灾监测员、水库管理员等岗位,归纳为综治、监督、民生、生态四块工作,分别设置综治委员、监督委员、民生委员和生态委员,依托村民小组划分网格,设置网格员,着力破除岗位多、层级多的问题,实现管理瘦身、轻装上阵。二是做好职责加法文章。结合村干部个人特长、能力水平等,创新“1+1”治理方式,明确支委委员(宣传委员、支部副书记)+综治委员,支委委员(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监督委员,村委委员(村委副主任)+民生委员,村委委员+生态委员,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网格员(春晖人士、寨老),由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三是做好管理乘法文章。县级出台《思南县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思南县村(社区)干部考核管理指导意见》等管理制度,乡镇制定实施细则,将村干部待遇与其德、能、勤、绩、廉综合表现挂钩,同时采取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党支部书记档案县级备案管理和享受副科级待遇村干部档案提级管理等措施,树牢奖优罚劣鲜明导向。

(三)扎紧制度铁笼子,推动“被动执行”向“主动作为”转变。坚持严管厚爱,构建资源整合、要素保障的制度体系,着力解决事多责重、保障不够的问题。一是推行村级资金整合制度。健全村干部基本报酬、任期补贴、绩效奖金等固定报酬制度,鼓励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将村干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整合各级各部门到村资金1092万元/年,主要用于提高村干部报酬,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二是推行村级事务准入制度。在深入开展村级活动阵地牌子多、制度多、灰层多“三多”整治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级事务准入制度,科学设置村级准入事项和程序,建立健全评议、督导、退出等准入监管制度,累计梳理出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37条、协助政府工作事项13条,清理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5000余块,更新撤换老旧制度800余条,持续推动为基层松绑减负。三是推行村干部激励制度。制定乡村振兴一线干部“1+5”关怀激励机制,通过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增强广大村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全县村干部在推进思南高质量发展中开拓进取、担当作为。推进容错纠错,对村干部干事创业允许失误、宽容失败,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截至目前,直接选拔村干部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人,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17人,定向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人。

三、具体成效

全面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以来,思南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健全了务实管用、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深化了基层自治实践,推进了法治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德治水平,真正实现了“1+1>2”叠加效应,得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和点赞。

(一)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战斗堡垒。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和“行政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98%以上行政村实现了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全覆盖,100%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非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纪检委员)兼任,党组织推荐的优秀人选全部成为各类组织负责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健全完善乡村治理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通过在现有村级组织和干部体系基础上,重新构筑责任体系和工作体系,有效破除了过往村干部力量分散、村级工作搞大呼隆的问题,既实现了村级工作力量的有机整合,又保证了自治、法治、德治各个领域工作在党组织领导下统筹推进。比如:改革前,支书、主任、副支书、副主任、文书等岗位职责不清晰,上级每有工作任务、会议安排、业务培训都找支书,美其名曰提高重视程度,实际上,支书成了任务转接者、开会专员、培训专干,反而不利于工作推进;改革后,通过明职定责,一方面让村干部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干好什么,另一方面使上级在安排工作、通知参会、开展培训时能精准到人,找到具体人具体事,提高工作效能。

(三)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通过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采取直接选拔村干部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定向招录(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等措施,前所未有地提高了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同时,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不低于本地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倍且年收入不低于4万元、“一肩挑”人员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将村干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鼓励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树立了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导向,有效激发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统筹整合各级各部门到村补贴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待遇,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待遇低的问题。

(四)推动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做好乡村治理工作,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必须有效解决基层保障不足、投入不足、发展不足的问题。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在工作推进上整合行政资源,形成县委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相关县直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镇、村、组全力以赴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在资金保障上整合各级各部门到村补贴补助资金,聚零为整,变“漫灌”为“滴灌”,既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又夯实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激活了村干部的积极性。整个工作,很好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通过推动资源向基层集聚,为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实践启示

(一)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既是推进乡村治理的根本目的,又是充分激发乡村治理活力的重要保证。要因地制宜创新党组织设置,推动党组织重心下移,将党的引领延伸到“末梢”,确保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功能渗透到方方面面。要发挥好村党组织书记主力军作用,调动“领头雁”活力,催生“雁阵效应”。要提高村民中的党员占比,注重吸纳农村有知识、有见识的优秀人员加入基层党组织,注重将优秀党员选拔为村组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切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突出问题导向是重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乡村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在群众心坎上。脱贫攻坚过渡到乡村振兴,乡村社会形态和治理基础已发生深刻变化,再加上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社情民情各不同,要结合实际,找准症结,深挖病灶,对症下药,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形成一套助推基层问题解决的管用办法,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三)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注重制度创新是关键。制度机制建设是破解乡村治理工作难题,推动各项任务落地生根的根本保证。当前,随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滞后于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传统的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方法手段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乡村治理相关制度亟须创新。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就是着眼于健全村级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积极构建务实管用、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全面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借鉴。

(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基础。乡村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攸关基层长治久安,事关农村千家万户,涉及各级各行各业。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沙巴体育官网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宣传教育功能,多形式、不间断地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讲清楚乡村治理的政策要求、工作举措、典型事例等,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持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最大作用,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