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青海西宁市:“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中共西宁市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29日15: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和人力、物力等优势资源向基层下沉,切实发挥在职党员网格兜底作用,协助社区做好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今年以来,西宁市结合社区建设实际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推行“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组织动员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零距离服务社区群众,赢得广大群众普遍“点赞”,建起了一条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新纽带。

一、背景和动因

近年来,西宁市认真贯彻落实沙巴体育官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有关要求,持续开展了以单位进所在地社区、在职党员向常住地社区报到为主要内容的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看,仍存在个别在职党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便民为民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在职党员派出单位与社区联系不够紧密,对在职党员在社区服务情况掌握不够及时、准确,党员“双重管理”还未落到实处等问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未精准有效地把在职党员编入小区网格,在职党员作用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为着力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对接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不断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持续向优发展,今年西宁市推行“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新活力。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制度保障,推进党员入格。印发《关于推行“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的通知》,建立在职党员进网格全流程管理机制,明确县区委组织部、单位党组织、乡镇(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四方责任,采取回执复函形式,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前往常住地所在社区报到。结合党员专长和工作岗位特点等情况,科学划分在职党员岗位职责,全部编入社区各个网格担任网格员。乡镇(街道)按照网格员编码规则确定唯一编码后,按程序将在职党员有关信息录入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系统。建立互通互联沟通体系,每个社区综合网格设定1名专职工作人员,定期发布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通过社区党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公示在职党员联系方式、认领岗位和工作情况,引导在职党员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工作。

(二)丰富服务载体,提升服务水平。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交单、单位下单、干部接单、群众评单的“菜单式”服务,由社区党组织定期向辖区居民征集便民利民类、群众活动类、公益风尚类、补助慰问类、个人需求类、其他服务类6大类“点单”服务事项。建立定期反馈评价制度,根据《在职党员服务清单》,引导在职党员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对接点单居民,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点单服务内容,社区党组织及时收集居民对“点单”事项的办结情况评价并反馈单位党组织。按照“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要求,开展政策知识宣传、社情民意搜集、居民事务代办、环境卫生整治、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构建了“小事格内解决、大事协商处理、矛盾楼内化解”的基层治理格局。

(三)发挥示范作用,树立良好形象。开展“双进双联四服务”活动,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进社区、所属党支部进楼院,各进驻党支部安排所属党小组联系服务楼栋和单元、在职党员“多对一”或“一对一”联系帮扶生活困难群众,形成了“单位进社区、支部进楼院、党小组联楼栋、党员联困难户”的服务模式。要求进驻单位、党支部、党小组和在职党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平安社区创建、安全隐患排查等“志愿式”服务,发挥专业特长,参与政策咨询、矛盾调处、代办领办等“专长式”服务,深入无物业管理老旧楼栋、集体认领群众“微心愿”、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等“点单式”服务,开展助贫、助学、助残、助老、助困“五助”活动等“结对式”服务,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四)加强考核激励,推动服务长效。推行“一次一评、综合考评”工作机制,在疫情防控等重要工作节点期间,根据在职党员开展网格服务的综合表现情况,开展一次节点考评;每年年底,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开展网格服务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明确每年参与服务次数少于4次的,直接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综合考评意见由县区党委组织部门统一汇总后,逐级反馈至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同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将在职党员综合考评情况与所在单位党组织民主评议党员和公务员、事业人员年度考核挂钩,明确综合考评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在职党员人数达到本单位党员总数5%及以上的,所在单位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激励引导广大在职党员当模范、做表率、争先进。

三、取得的效果

(一)充实了社区工作力量。“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推行以来,社区党组织按照“就近就便、统筹调配”的原则,结合党员专长和岗位特点等情况,在征求在职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将报到的各机关企事业单位2.42万余名在职党员合理分配至社区各个网格,累计参与疫情防控、法律宣传、纠纷化解等志愿服务活动4.5万余人次,盘活了在职党员资源,充实了社区工作力量,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

(二)解决了群众利益诉求。坚持“社区所需、群众所盼、党员所长”原则,通过推行“菜单式”服务,在综合网格内统筹开展服务代办、诉求收集、纠纷化解等工作,全市社区征集发布居民点单事项3916件,联点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认领3784件,办结3534件,群众满意度达100%,推动形成了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服务模式。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职党员以社区为阵地,进楼院、联楼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切实把党员的良好形象根植到居民群众心中。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8700余名居家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向社区疫情防控一线集结,积极参与疫情检测、排查、预警、处置等工作,做到哪里任务重,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启示

(一)增强服务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职党员通过进社区,以服务项目自我认领的方式,主动关心自己能够做什么、希望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把党员意识从单位拓展到社会,在党员意识的引领下,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群众的动力、活力,做到真情服务群众,不仅从数量上壮大了社区的服务队伍,更从质量上提升了社区的服务水平。

(二)创新服务载体,变“无亮点”为“有品牌”。通过推行“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搭建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菜单式”服务的平台,结合在职党员工作岗位特点、个人特长和社区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各种需求,科学划定岗位职责,探索创新了在职党员进社区的联系机制和活动服务载体,真正做到了“组织认可、党员认同、群众需要”,推动形成了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在职党员服务品牌。

(三)建立长效机制,变“软约束”为“硬指标”。从管理、激励等方面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将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情况,作为干部职工晋升职级、提拔使用的参考因素,激活了在职党员服务居民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制度赶带党员跑、党员围着群众转”的约束管理机制,实现了“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的常态化、制度化、精准化。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