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417街区”一体化治理创新实践案例

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党工委

2022年08月02日10: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情况

凌云街道地处上海市徐汇区西南角,辖区面积3.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余人,是人口导入型的居民聚居社区。所辖28个居民区57个住宅小区,大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公共交通、商业配套、服务资源较为欠缺,社区内以动迁居民和城镇化农民为主,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人数较多。“417街区”以地籍编号417号街坊为载体,地处街道西北部,紧邻华东理工大学,原属上海县梅陇乡春华堂地区。街区包含梅苑一、梅苑二、凌云新村三个居委会、7个住宅小区(虹梅南路96弄、凌云新村、翡翠别墅、春华苑、锦泰苑、虹梅南路126弄北块、虹梅南路126弄南块),总面积27.21万平方米,居民户数4950户、人口9073人。

街区内包含了住区、铁路、地铁、河道等多种空间类型,以及撤村建居小区、售后公房、动迁安置房、公租房、农场单位等多种社区类型。这些城市化初期形成的住宅小区,由于参建主体多、规划建设不规范、产权不明晰等先天问题,呈现了小区异质性强、物质设施陈旧、公共空间分散、房屋产权复杂、物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由于空间治理低效、社会治理缺位、“三驾马车”关系存在模糊地带、居民自治力量凝聚不足,碎片化老旧小区成为精细化治理的攻坚之地,亟待通过治理创新来破题解决。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红色引擎促发展,切实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构筑“500米党建服务圈”“15分钟生活服务圈”“凌云人家门口的温情街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作用,引领街区共同发展。整合街区党建力量,成立“417党建联盟”,形成居民区分会、业委会分会、物业分会、直属单位分会和区域单位分会等五大联盟分会。通过搭建平台架构形成资源的共享化、集约化和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居委会的基层管理、弄管会的议事自治、物业专业服务、区域单位助力的“四方联动”街区治理运行模式。同时,追溯“417”前世今生,在铁路梅陇站原址打造“初心老站”,在街区内设立初心站、责任站、使命站,连点成面,展示街区的历史沿革,优化为民服务设施内涵,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党建联建为抓手、以居民区为阵地、以街区帮为载体,打造系列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水岸邻里汇等,加大对“417街区”红色资源、文化资源、服务资源等细化梳理和溢出增能,努力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至街区的每个角落。

(二)坚持空间重构换新颜,持续推进生态社区建设。发挥社区规划师作用,统筹街区景观环境优化布局。结合“五违四必”整治,大力推进无违创建,近三年累计拆除各类违章78处1万多平方米,清退承租经营、收回房屋、恢复其公益功能25处约600平方米。完成虹梅南路96弄、126弄及梅陇路通道3条背街小巷改造,清通污水管、平整美化道路、提升改造外立面,沿街低端业态实现优化调整。实施梅陇港治理及沿岸步道建设,完成5个口袋公园新建和梅陇港人行桥改造,完善街区交通体系,提升公共区域环境水平。配合推进徐汇中环绿廊建设,对虹梅南路96弄进行休闲漫步功能布局修复,重塑生态慢性系统。同时,深化“生态家·绿主妇”品牌建设,形成覆盖整个417并各有侧重的社区生态园群落,通过公共墙面美化、景观小品建设以及绿化提升等形式,推动形成“更安全、更干净、更有序”的美丽街区形态。

(三)坚持物业一体优管理,实现街区事务共商共议。物业一体化管理是街区一体化治理的基础,针对“417街区”7个住宅小区4家物业公司分头管理的状况,街道采取“边请进来、边退出去”的方式,确定由徐房物业统一负责街区的物业管理,通过实行公司内部竞岗制,择优选择区域经理,完善服务管理标准,规范保安保洁队伍体系。结合智慧社区建设,以“云网融合”为支点,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配以物业服务、停车管理等新制度,试点推行“街区微脑管理新功能,实现一体化智能管理。同时,打破住宅小区空间局限,采取“6+1”模式成立业委会联合会,在不干涉各小区业委会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借助联合会议事平台及居委会双向联席会议制度,聚焦街区物业管理的难点、堵点以及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分析问题症结,研讨治理方案,落实治理措施,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有效增强了居民对街区事务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物业管理费收缴率从原来的70%攀升至90.95%。

(四)坚持自治共治齐参与,有效激发街区内生活力。为了培养居民共享街区的意识观念、复苏街区内生活力,街道充分挖掘南北春华堂和梅陇花乡的本土文化,持续推进“百家姓”“家文化”“一平米花园”项目,保留“弹棉花”小店,推动广大居民从共鸣到参与、从参与到习惯、从习惯到主动,逐渐在社区形成导向和放大效应。用社区文化、社区记忆串联“417街区”的主干道、主要服务站点和公共空间,绘制“417”美好生活图鉴,从个人、项目、空间多维发力,打造健康、生活、亲子三大主题邻里小汇,实现家庭结伴、邻里结情、街区结缘的参与路径。甄选梅苑一居萌宠汇、梅食汇,梅苑二居小蜜蜂工作坊,凌云新村米乐妈妈生态瑜伽工作室、黄师傅木工间等项目在整个417实现共享。结合实际在云客厅、小广场开展音乐微市集、二手市场、公益集市、图书漂流等活动,设置智能书屋营造书香满溢的文化氛围。深耕能人善治理念,搭建生态文明、品质生活、文化传承、儿童教育、健康养生五大“STEAM工作坊系列课程”,引导居民迈出“小家”、走进“大家”,通过能人挖掘、能人培育、能人成圈等做法汇聚更多社区能人,动员和吸引更多居民关注街区发展、参与街区建设。

(五)坚持便民高效零距离,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街区视角出发,突出需求导向、服务共享,丰富贴近居民的各类服务供给体系,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便捷度和满意度。依托松风花园邻里汇,将成熟的公益服务项目推送至街区,定期开展“大篷车进社区”等便民服务活动。引导街区内梅陇敬老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市场监管所等共建单位与居民区积极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为街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增设敬老院助餐点,探索开发“阿拉厨房”,进一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对街区商铺店招店牌进行规范设计、统一改造,以虹梅南路126弄商铺业主方、经营户代表和居民区“三驾马车”为主体,搭建“街区帮”共治平台,实施星级商户评选,实现商铺经营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树立“示范大街区、优质小商业”的品牌形象。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街区居民提供一站式、一门式的受理服务的基础上,推动各居民区站点创建“四百型”居委会,延伸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等,确保家门口的服务点建设落到实处。

三、经验启示

一要始终把牢核心,将党建引领贯穿全程。街区一体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广泛参与。党建引领,要发挥好组织优势与资源优势,形成政治引领的核心,对区域资源进行快速有效的调配,支撑街区的治理效果。“417街区”通过探索建立街道党工委指导、居民区党组织牵头下的“党建引领、社区主导、下沉基层、问题导向、供需对接、长效治理”全新模式,有效对接和解决群众关心关注问题,为一体化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证。

二要突出统筹联动,把资源力量整合倾斜。街区一体化治理的本意是为了解决目前居民区层面的资源、设施及治理散、乱、弱问题,在街区层面进行重组和叠加,新生事物的创新探索更需要各方力量的倾斜支持。“417街区”治理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指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各科室、基层站所和单位加强统筹,条上的专业资源和块上的综合协调,形成了上下联动、街区共管的支撑体系,增强了街区治理工作的合力和成效。

三要坚持共治共享,让多元主体充分参与。街区治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协商互动,是对涉及街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目的是增强街区凝聚力,推动街区融合发展。在此过程中,街道积极探索将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智库资源转化为行动支撑,围绕项目治理、品牌打造等共同合作,把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强大动力,街区通过与区域单位、服务机构、社区居民等的互通联动,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能动性,汇聚起了治理的有效力量。

四要注重智慧赋能,以创新技术提质增效。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要求,更高效、更便捷地开展社区治理,街道与中国电信共同打造“智慧街区”项目,引入AI、大数据、物联感知等技术,结合公共安全、街区管理、民生服务等应用场景,为街区提供智慧化主动管理能力。通过运用新技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实时、动态、精准地把握社情、民情,使服务更加靶向精准,并且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科学计算达至“预警+预判”,使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更有前瞻性,从而更好地提高社区的服务能力。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