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山东青岛:倡树公平正义 加快共同富裕 扎实开展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

2022年08月19日17: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和动因

乡村公共资源是指乡村公共所有、公共享用的资源,主要包括农村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乡村范围内闲置低效的工业用地等国有资产,以及乡村特色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等无形资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沙巴体育官网对盘活乡村公共资源、加快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要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21年沙巴体育官网一号文件以及《中共沙巴体育官网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盘活用好乡村资源资产,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为开展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莱西经验”的诞生地,青岛市共有涉农镇街86个,行政村895个,农村党员17.6万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围绕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探索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一统领三融合”实践路径,正在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处于深刻变化和调整时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散’字。”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城乡融合、区域融合、一二三产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如何更好地发挥“统”的作用,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成为新时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从青岛市情况看,农村集体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规模到达1178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130万亩,但前些年,有的耕地、厂房等乡村公共资源长期闲置甚至被侵占,大多产业资源靠小农户经营缺乏统筹,各级投入乡村的大量资源没有作为资产去运营管护,存在公平正义缺失、资源经营分散、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乡村产业发展,弱化了党组织、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联结,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解决以上问题,迫切需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作用,进一步强化组织的力量、运用市场的手段,有效激活乡村“沉睡”资源。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青岛市强化乡村公共资源“姓公不姓私”理念,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以精准化清理、长效化管护、市场化运营、协同化推进为重点,扎实开展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倡树了公平正义、加快了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公共资源利用高效、强村富民提质提速的新路子。

(一)坚持精准化清理,确保乡村公共资源“颗粒归仓”。突出问题导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乡村公共资源集中清理工作,切实做到资源底清账明、陈欠应收尽收、环境美化提升。

一是全面摸排“清底”。针对乡村公共资源类型和利用情况,聚焦闲置低效、非法侵占、问题合同、环境整治四项突出问题,开展全域摸排、明晰家底。市、区市、镇街、村庄四级联动召开动员会、培训会900余次,采取村级广播、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组织镇村干部成立清查专班,采取查阅档案、实地丈量、入户走访等方式,一家一户盘点、一房一地复核。对难以认定或存在争议的,严格按照村级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程序,逐个审议、表决、确认。结合摸排情况,建立村集体资产、乡村范围内国有资产、无形资产、经济合同、环境利用5类台账,利用村级公开栏、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平台等张榜通告,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群众服。

二是协调联动“清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以镇、村行政区划为蓝本,制定问题整治作战图,将“应收未收”资源分类标注、销号管理。结合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广泛发动乡村各种力量,创新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清、发动亲属配合清、带动群众主动清、适度奖励助力清、司法联动兜底清“六清”举措,确保应收尽收。对主动清缴的,根据清缴时间节点,给予不同程度减免,并作为评定文明家庭、信用积分等的重要参考。对不主动清缴的,发挥村庄道德评议会、“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讲清利害关系,做好思想工作。对拒不清缴的,开展司法诉讼,从严追究责任,保持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压态势。全市已清查回收土地19万余亩,规范问题合同5万余个,清缴陈欠8.4亿元,村均增加集体资产4.9万元。

三是优化环境“清乱”。将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与乡村建设行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美丽庭院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以道路沿线治理为重点,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升道路两侧绿化美化水平。以河道沿线治理为重点,开展清河行动,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岸绿水清景美。以村容村貌治理为重点,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展现乡村良好风貌。组织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环境整治中当先锋、作表率,带动群众全面参与。全市完成49处农村黑臭水治理,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0万吨、农业生产废弃物36万吨、水塘8600余口,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0个,获评“2021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

(二)坚持长效化管护,确保乡村公共资源“滴水不漏”。巩固排查整治成果,健全长效化管护机制,坚决防止乡村公共资源再次被侵占、违规使用。

一是规范村级议事决策。把乡村公共资源管理处置,纳入村级重大事项,探索建立村各类组织和群众建议、村党组织提议、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商议、党员大会(议事代表会议)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决议、镇党委全程审核、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五议一审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将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创新党员议事代表制度,按照不少于村庄党员数量20%的比例推选党员议事代表,有效解决建制调整村党员人数多、议事难组织的问题。

二是搭建智慧管理平台。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制定《青岛市数字农业农村应用行动方案(2021-2025年)》,依托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乡村公共资源智慧化管理平台,将摸排出的各类乡村公共资源,全部纳入平台管理。拓展应用场景,完善“三资”审批、日常监管、风险预警、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审批全过程留痕、全链条监管。坚持事前介入、事中把关、事后备案,对重大项目实施区市直有关部门、镇街党(工)委“双把关”,委托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前置审查。加强镇村财会人员配备,建立考核培训、持证上岗等制度,确保平台数据从源头上录入精准、账实相符。

三是从严管理监督。以区市为单位,结合清产核资工作,每年开展乡村公共资源常态化清查,将资源存量、变动等情况,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开。建立乡村公共资源统筹监管制度,落实属地镇村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督责任,分类别将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出台《关于健全村干部权力监督约束机制的意见》,对乡村公共资源富集村的党组织书记进行“提级监督”,全面禁止村干部及其亲属承揽或插手本村工程项目,未经镇党委同意不得经营集体资产项目,有效杜绝了村干部权力寻租的隐患。

(三)坚持市场化运营,激活乡村公共资源“一池春水”。强化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以“政治原则”规范“资本法则”、完善“市场规则”,不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互促共进。

一是以领办各级产业发展平台为抓手,健全四级联动的产业组织“领航”体系。按照“市级统筹、区市主导、镇街整合、村庄承接”的思路,建立各级党组织领导的区市、镇街两级农业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2+2”乡村公共资源联动经营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打造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升级版”。在市级,依托青岛市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加强全域统筹指导,强化产业规划、信用担保、政策赋能、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等职能,发挥头部作用。在区市,成立县级农业公司,主导县域乡村公共资源综合利用,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和项目,重点抓好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在镇街,一般采取县级农业公司控股的方式组建镇级农业公司,推动镇街党(工)委领办合作社联合社,聚拢乡村公共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抓好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在村庄,深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鼓励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出资新设、收购或入股等形式,组建村级共富公司,广泛承接物业管理、小型乡村工程、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等经营项目。目前,全市已成立6个县级农业公司、24个镇级农业公司、91个村级共富公司,镇街党(工)委领办了78个合作社联合社、村党组织领办了1203个合作社。

二是以增强运营质量为重点,搭建四轮驱动的资源整合“引航”平台。搭建产权交易整合平台,实现市、区市、涉农镇街三级产权交易中心全覆盖,逐步实现乡村公共资源进入平台交易、统一对接市场,确保资源效益最大化。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额累计达60亿元。平度市乡村公共资源共享中心,面向全国“大市场”公开竞价闲置资源,增加集体收入6900多万元,最高溢价率230%。搭建品牌资源整合平台,采取党委领导、市场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方式,整合全市优质农产品资源,打造“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全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2.2万多个,培育中国驰名品牌20个、国家级名牌7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4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搭建金融资源整合平台,发挥农业公司“引流”作用,与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引入金融活水,解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项目等融资难题。发挥国有资本杠杆作用,在一级市场把乡村公共资源统一整理、收储,在二级市场撬动工商资本开展合股联营,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搭建人才资源整合平台,建立乡村振兴人才配置中心,推出乡村人才振兴12条举措,完善以产业需求订单项目外包为模式的“人才+项目”双选机制,促进人才和项目精准匹配,引导10.6万余名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推动村党组织领办490个“乡村夜校”“庄户学院”,在生产一线挖掘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万余人。

三是以放大综合效能为关键,强化“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护航”机制。突出产业培育“强链”,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公司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引领作用,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方式,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产业链党建,加大在“链主”企业、合作社等建立党组织力度,打造组织联建、产业联抓的产业链党建共同体。强化利益联结“补链”,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将土地经营权、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入股乡村产业发展平台,巩固契约式、推广分红式、完善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把就业岗位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村集体和村民。全市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累计分红14.4亿元。加强风险防控“稳链”,将乡村公共资源和各级涉农资金、项目等,以“资本化”的方式导入乡村产业发展平台,统一对接市场、统一运营维护,明确产权归属,在确保集体资产收益的同时,有效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管,防止集体资产被侵占被荒废。目前,全市已培育农产品加工、现代畜牧业2条千亿级产业链,壮大奶业、禽肉等6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农业“新六产”发展指数持续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107亿元、增长10.7%。

(四)坚持协同化推进,推动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落地见效。为实现高质量推进,打好强化组织领导、推动重心下移、狠抓典型培育“组合拳”,构建起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领导体制。市级召开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推进会议,研究制定了指导意见。将共享行动纳入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和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强化区市党委主体责任,成立由区市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整合纪委监委、组织、政法、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加强顶格协调,深入一线指导。成立由纪委监委、政法、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司法工作专班,对82个涉法涉诉问题,开通“绿色通道”,依法推动快办快结。强化镇街党(工)委主导责任,坚持因地制宜,精准确定推进措施,不搞“一刀切”。强化村党组织具体责任,将推进不力的纳入软弱涣散整顿范围,先强化村级班子再开展共享行动。

二是健全条块融合、统筹有力的组织体系。坚持抓镇促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借助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东风”,将行政村数量从5423个调整到895个,229个建制调整村完成集体资产融合,纵向上完善了“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横向上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农业园区、产业项目等乡村生产力最活跃的沙巴体育平台。选优育强村党组织书记,选派456名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先进村庄、高校,开展体悟实训和专业实训。出台《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将政治过硬、业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全链条专业化管理,创新荣休奖金、住房公积金等专属待遇,年待遇报酬平均超过10万元。全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组织区市、镇街举办89场“擂台赛”,让村党组织书记亮精气神、晒成绩单、立决心书、领振兴路。

三是完善重心下移、支持有力的保障机制。全面落实1名区市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镇街、1名镇街领导班子成员帮包村庄工作机制,每月至少到联系点现场办公1次,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实施“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健全执法联动机制,推动2262名区市执法力量下沉镇街。市、区市选派217个乡村振兴工作队、3780名第一书记,已争取各类资金16.9亿元,帮扶村庄年均增收13万元。面向各级机关干部和社会公开遴选200名优秀党员到村任职,选派20名优秀退役军人、43名商协会企业家会员、121名乡村金融助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市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18亿元,以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构建事争一流、带动有力的引领机制。制定《全市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培育三年攻坚计划(2022-2024年)》,按照“区市有亮点、镇街强特色、片区树样板、村庄创示范”的思路,优先将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成效明显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纳入培育范围,对标全省全国先进,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市管党费投入400万元,全力打造一批全市领航、全省领跑、全国领先的示范集群。及时总结创新做法,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充分彰显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体工作提升。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强化了党的领导,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通过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全面领导,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融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推动党的领导由“区域封闭”向“全面覆盖”转变。通过党组织的区域统筹,实现了村庄规模由小到大、乡村公共资源由散到统、农村生产经营由分到合、党组织的组织力由弱到强。在实践过程中,锤炼了镇村干部的作风,提高了领导乡村产业发展的能力。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任务中,经受住了实践检验。2018年以来,141名区市、镇、村党组织书记和班子受到省、市委表彰。

二是倡树了公平正义,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中,充分发挥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功能,调动乡村各类治理资源和力量,把依理依情的“软约束”与依法依规的“硬招数”有机结合起来,弘扬了新风正气、倡树了公平正义,推动乡村治理由“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将共享行动的有关要求融入村规民约,变党的号召为群众的自觉。推行“1+1+N”工作机制,为每个村设立1个司法行政工作室、配备1名法律顾问、组建多个调解小组,累计处置矛盾纠纷1.6万件。系统总结推广乡村治理“微积分”“道德银行”“德育银行”等做法,将共享行动的有关要求量化为积分指标,与村民福利等挂钩,建立系统的道德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了群众参与积极性。莱西市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乡村治理积分制的有关做法被沙巴体育官网农办在全国推广。

三是推动了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促进了共同富裕。在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中,创新乡村公共资源盘活路径,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大抓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落地,推动了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打破了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收,强化了党组织、村集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加速实现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让广大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2021年,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庄达到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5元,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粮食种植面积720.1万亩、总产量312.8万吨,创近年最高纪录。

四、探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乡村公共资源的价值特性日益明显。如何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进一步提高乡村公共资源利用效益,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新时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青岛市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重新审视乡村产业发展工作,对激活乡村公共资源进行了创新实践,完善了“精准化清理、长效化管护、市场化运营、协同化推进”的系统打法,探索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的实践路径,有效经略乡村公共资源,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共同富裕步伐,使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更加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