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推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助力扩中提低、稳进提质

中共台州市黄岩区委组织部

2022年08月19日17:4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重要的群体是农民。2021年以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强化党建引领,集成组织资源,依托全域党建联盟引导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发动企业将产业链、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建设“共富工坊”,帮助农村低收入人群增收、村集体增富、企业降本增效,助力扩中提低、稳进提质。

一、实施背景

台州市黄岩区西部“六乡一镇”(富山乡、上郑乡、屿头乡、上垟乡、平田乡、茅畬乡、宁溪镇)地处山区,受到交通区位条件、环保政策限制等因素制约,人口、产业大量流出,发展滞后。2021年,西部“六乡一镇”财政总收入仅占全区比重的0.8%,共有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26个,是黄岩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优先解决的重中之重。

长久以来,黄岩区西部乡镇村民有在家做节日灯、代加工的传统。但随着节日灯等产业“机器换人”,村民在家做工的机会越来越少。为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黄岩区宁溪镇党委发动党员干部跑腿招商,引入东部城区企业的绿色产能在大山里落脚。2021年1月,浙江希乐工贸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宁溪镇岭根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将水壶瓶盖的生产车间建在村里,带动岭根村及周边5个村的209名农户就业,帮助村民实现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黄岩区实施“生态共富西部振兴战略”,深入贯彻台州市委组织部《关于推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面铺开“共富工坊”建设。通过以党建联盟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核心,以村企联动为路径,推动机器下乡、设备进村,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沉睡资源”创办“共富工坊”,有效带动村民口袋鼓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企业经营活起来。截至目前,全区共在农村建立77家“共富工坊”(相当于为企业增加77个“插件式”车间),促成65家企业为工坊提供适配产品订单,帮助2363名农户实现就近就业。今年第一季度各工坊实现总产值2000多万元,同比增长10%。

“共富工坊”是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推行党建联盟,引导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链、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偏远农村,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房屋创办的集中或居家式工坊,其目的是吸收偏远农村闲散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就近就地灵活稳定就业。工坊不同于农村原生企业,是发动企业机器下乡、设备进村、加工入户而建立的“新生工坊”;工坊并不是企业新建分厂,是通过村企共建,实现企业、村集体、村民互利发展的“共赢工坊”;工坊也不是简单加工作坊,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以工坊服务联盟带动基层治理,促进村民物质和精神双提升的“和谐工坊”。

二、主要做法

(一)集成全域党建资源,汇聚“共富工坊”建设合力

一是跨区域推进。建立区委“共富工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统筹推进“共富工坊”建设。打破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等壁垒,创新实施全域协作推进共同富裕十二大行动,发挥组织优势开展“组织联建、企业联村、干部联户”活动,推动政策、企业、资金、劳动力等统一调度,为工坊建设提供全要素支撑。截至目前,已对17个工坊投入场所建设补贴136万元,发放低收入农户就业补贴23万元、岗位补贴11万元。二是跨系统贯通。构建“共富工坊”作业、邻里、数字、低碳、服务5大标配场景和培训、电商、体验、文化4大选配场景,打造幸福感、安全感、未来感兼具的乡村创富基本单元。聚焦数字场景,搭建“服务、管理、信息、效益”四维融合的“共富工坊”数字化运行平台,对接发布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农户的劳务供给信息,动态展示订单、供货、加工、产值等,实现运行状态透明化、订单管理动态化、物流运输智能化。三是跨层级协作。区四套班子领衔,抽调相关职能部门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协调区农业农村局、乡镇街道等各层级,有效撮合村企双方需求建设“共富工坊”。如区、乡、村三级联动,创造性解决超龄农户意外保险的难题。并由区属国有企业出资成立“小橘灯”运营管理公司,为工坊提供运输、配单、质量监管等两端服务,促进降本增效。如企业发布用工需求后,运营公司根据工坊运作饱和度分解需求,代为验收、接运、结算,变“散装放养”为“全域统筹”,提升工坊运作整体效能。

(二)落实乡镇主体责任,激活“共富工坊”建设动能

一是片区联盟。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共富工坊”建设主体责任,负责推进全域党建联盟,引导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目前,已建立党建联盟10个,覆盖村居党组织78个、“两新”党组织26个。定期召开党建联盟联席会议,深入掌握联盟片区内各村留守劳动力状况、闲置房屋等,全面分析联盟片区产业发展水平、企业项目适配度和群众需求度,因地制宜确定工坊组建形式、建设数量和位置规模。二是干部组团。建立驻村干部与村干部“承诺同作、工作同抓、责任同担”考核体系,以乡镇为单位,统筹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组建招商团队,对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企业信誉度高、乐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市场经营主体主动出击进行“大招商”,推动绿色产能在山区布局。如宁溪镇在“共富工坊”建设培育阶段,由班子成员带队开展组团招商,先后动员镇、村党员干部300余人次,走访企业80余家,引入16家适宜企业入驻共建19家“共富工坊”,为800余名群众提供就业。三是人才支撑。邀请专家开展工坊建设指导,依托乡村振兴学院、技能培训学校等平台,定期组织工坊负责人、组织者开展生产经营、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乡贤人才经济雄厚、资源丰富等优势,为工坊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三)发挥两新组织作用,注入“共富工坊”建设活力

一是建设红色工坊。引导企业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联建“共富工坊”党小组,定期会商研判工坊运行情况,实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选派企业党组织委员担任工坊联络员(信息员)、企业党员技术骨干担任技术员、企业年轻党员担任后勤员,建强工坊红色管理团队。二是开展驻点指导。组织企业党员技术人才对定点工坊农户开展针对性的生产培训,帮助低收入农户、居家老人等“目标群体”熟练掌握产业技能,提高人岗适配度,使更多的农户成为岗位上的业务能手。三是强化生产经营。由企业党组织牵头,制定包含场地安全管理、务工人员管理等在内的“共富工坊”管理制度,从日常运行、收益结算、风险防控、运行评价等方面进行细化,明确企业、村居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积极引入社会化保险,确保工坊规范、安全、高效运行。推动互联网企业入驻工坊,依托乡村山青水美的自然环境,打造室内户外“双直播间”,既为工坊产品“带货”,又为乡村“打call”。

(四)强化村级服务保障,助推“共富工坊”建设提效

一是织密服务“一张网”。将村党组织作为“共富工坊”保障主体,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工坊“召集人”,依托网格治理体系,动态掌握区域内留守劳动力状况,通过送“岗”到户、送“活”上门,将就业岗位送到低收入群体家门口。截至目前,全区共发动村居党员干部3000余人次,面向低收入农户、留守老人、农村家庭主妇等群体开展入户宣传,带动近千名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二是组建服务“八大员”。设立“共富工坊”党员志愿服务队,发动党员干部担任宣传员、调解员、医务员、代办员等8个岗位,为工坊建设运营、村民就业提供“暖心”服务。三是打造服务“三中心”。在“共富工坊”落户村配套建设“服务综合体”,形成共富服务、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三大中心”,一站式解决工坊员工和本村群众矛盾调解、住房周转、医疗保健等需求,打造了以工坊为核心的和谐治理协作区。不少村民表示,不仅生活富裕了,精神层面也富足了。

三、实际成效

(一)工坊下乡,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黄岩区积极探索民营经济助推共同富裕新途径,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和推进“扩中”“提低”改革主题,以组织资源的统筹整合带动工坊下乡,将产业造血功能植入农村,帮助低收入农户、居家老人实现家门口的就业,促进农村“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前,已帮助低收入农户145人实现人均月增收2000元。

(二)村企共建,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黄岩区推进“共富工坊”建设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模式,从带动闲散劳动力增收出发,兼顾村民、村集体、企业各方利益,出台场租、物流、岗位、保险、培训等9项补贴政策,盘活农村闲置土地,降低工坊生产成本,推动企业产值和村民收入双双提升10%以上,有效实现“产业实力强、致富能力强、农民素质强”。同时,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基层治理,促进村民物质精神双提升,真正做到了共赢发展。

(三)党建联盟,锤炼了党员干部担当。黄岩区坚持不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动农村党员干部当好协调服务员,竭力解决“共富工坊”建设运营中的各项问题,推动党员在为民服务中践初心、担使命,在攻坚克难中打头阵、勇担当。同时,将“共富工坊”建设纳入党建联盟组织体系,不仅推动生产上的联动,还实现了组织上的联建。90余名企业党员定期到村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并成立“橘光共富工坊”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村内防疫工作帮助“守小门”。

(四)办好实事,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黄岩区始终坚持“党的根基在人民”,在区级“红色根脉强基指数”考评中设置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项目,将工坊建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实践,以党建之手为农村注入新的变量,积极解决低收入群众增收问题,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做实,切实服务保障民生,将“共富工坊”打造成为发展之坊、暖心之坊、爱民之坊、固基之坊,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四、经验探讨

(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同甘共苦”的初心情怀。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农村农民问题,老少边穷地区、病残老弱特殊人群,是共同富裕的“软胁”。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刻认识到“市场之手”在共同富裕工作中的局限性,层层负起责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市场”之外运用“党建之手”“集成之策”,以最务实的态度系统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体发展之需,巩固并升华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

(二)要始终坚持共赢发展,强化“摸石过河”的实践勇气。“共富工坊”这项创新举措,既有党建属性,又有市场属性,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行的社会实验。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共富征程中,必须认清“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现实工作难度,本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态度勇敢去“试一试、干一干”。在具体推动“先富带后富”的工作中,要尊重市场规律,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让各方都能各展所长、各有所获,确保“热度”过后仍能“细水长流”。

(三)要始终坚持细节制胜,心怀“人民至上”的温情本色。“共富工坊”虽是乡村一隅,却承载着党和政府民生无小事的深切情怀,是党把惠民政策落实到“最后一米”的前沿阵地,也是各方各界检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平台窗口。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民生作为“共富工坊”最厚重的底色,从环境保洁、应急方案、兜底保险、劳资和谐等微处着眼、细处入手,建章立制、精心运维,用最大的诚意推动“共富工坊”成为立体式呈现执政党“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本色的最好范例。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