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陕西富平县: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 “五小服务”模式解难群众身边事

中共富平县委组织部

2022年08月24日13: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社会形态的复杂多变,群众需求的多元多样,加之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的加持,让补齐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短板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坚持党建引领,以小切口破解大难题、小服务撬动大治理,创新推行以建好小平台、提供小方便、化解小矛盾、点亮小心愿、宣传小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区治理“五小服务”模式,成效明显、启迪颇多。

一、背景起因

富平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辖14个镇2个街道、268个行政村19个社区,户籍总人口78.6万,常住人口64.25万,城市人口18.7万,是陕西人口大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城建设迈上了快车道,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县城东片区新建大型商住小区越来越多,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不高、车辆乱停放等问题时常出现。县城西片区基础设施较差,老旧小区较多,物业管理缺乏,小区屋顶漏水、线路老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快速有效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小事、让老百姓感到服务就在身边,避免矛盾在基层积累、风险在社区环绕,仍旧是不得不正视和面对的一个难题。

1.如何有效管理服务不断扩大的社区居民群体?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型楼盘、万人小区不断出现,社区大型化,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居民构成更加复杂,增大了社区治理难度,传统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在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更暴露出动态情况难以快速掌握的问题。

2.如何采取有效方式满足群众多元化诉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群众不仅有信息咨询、水电维修、看病就医等日常生活诉求,还有文化、娱乐等精神层面的诉求,群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社区一家的力量更加显得捉襟见肘。

3.如何推动社区、小区治理实现自运转?如果仅靠行政命令和简单宣传,很难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也难以激活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在社区经费短缺、需要以无偿服务为主开展工作的现状下,如何把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调动起来,主动承担起邻里纠纷协调等事项,成为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主要做法

面对传统治理模式难以满足群众新期盼、新要求的困扰,富平县经过摸索实践、总结提炼,创新推行以建好小平台、提供小方便、化解小矛盾、点亮小心愿、宣传小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区治理“五小服务”模式,以“建好小平台”为基本载体,通过小区党支部、网格化管理、“院落议事会”“群众文艺小舞台”等,构建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网格员、居民群众等共同参与的共驻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以“提供小方便、化解小矛盾、点亮小心愿”为服务内容,广泛收集居民诉求,分级响应快速办理,把便民服务做到居民家门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日常平时,把温暖关怀送到居民心坎上,有效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宣传小人物”为主要方式,建立“小人物风采集锦”“社区好人”评选等鼓励激励机制,调动了网格员、驻区单位、居民群众开展服务、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

1.以“建好小平台”为基本载体,构建以小区党支部为纽带的组织架构。

建强小区党支部,推动党的组织有效覆盖。富平县把小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全覆盖成立小区党支部,支部书记由社区工作者、网格长等担任,并将物业经理、业委会主任等发展为支部委员,物业公司、业委会从相互对立转变为同向发力,形成小区党支部领导物业公司、业委会的治理模式。城关街道陶艺社区乔山商住小区存在生活垃圾堆积、无任何公共设施、社会车辆随意停放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社区了解情况后,及时成立小区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安装车辆识别机、人行门禁系统、路灯监控并且规划停车位、定期整治环境卫生等,居民群众有了“主心骨”,小区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蜕变。

做实网格化管理,延伸社区治理触角。根据区域布局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组建网格长、网格员(以楼栋长、巷道长为主)队伍,并在小区设置网格化管理公示牌,明确“常在小区走一走、碰到纠纷劝一劝”等“十个一”服务职责。在网格员队伍组建中,注重把热心居民和闲暇时间充裕的老干部、老党员等发展为网格员,通过“敲锣打鼓”的方式让其上岗,解决了无待遇没人干的问题,组建起一支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网格员队伍。

推行“院落议事会”,群策群治商议小区问题。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涉及单位等共同参与,以“民意收集-协商议题-议前准备-协商议事-反馈结果”的“五步议事法”开展议事,通过广泛推行“院落议事会”等议事“小平台”,形成“一方引领、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公共利益的小区问题。城关街道渭运社区育英巷小区南、北两栋楼共用一个水表,一户水费收不上,两栋楼就会全部停水。接到停水反映后,社区立即联系小区党支部、业委会、水厂负责人等,当天就召开“院落议事会”,明确缴费规则,及时解决了居民用水难题。

办好“群众文艺小舞台”,激发小区居民自治活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群众文艺小舞台”,把党的创新理论、社区治理政策、新道德新风尚等作为主题,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活动,起到宣传、教育、凝聚、服务群众的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东华街道福民社区富龙大厦小区党支部书记王中兴说,“群众文艺小舞台为小区居民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居民和小区党支部的关系,现在,我们小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紧紧团结在一起”。

2.以“提供小方便、化解小矛盾、点亮小心愿”为服务内容,全方位、多元化、暖心式联系服务社区居民。

“提供小方便”,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紧扣群众身边的小事琐碎事,社区认真梳理居民日常诉求,对居民平时咨询较多的业务,编制办事指南、设置小区快递代收点并制作便民服务卡,让居民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针对居民反映的生活、娱乐场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社区积极协调辖区单位、企业等,将运动场地、停车位、图书室等与居民错时共享,打造共享式生活娱乐圈。另外,每年到居民退休工资认证、高龄补贴审核等比较集中的时段,社区都会把办公桌搬进小区,现场帮居民办理业务。庄里镇景翼社区对行动便利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在外居民提供线上和代办服务,对老弱病残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全方位回应诉求、解决问题,赢得居民点赞。

“化解小矛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日常平时。富平县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热心居民反映等方式,动态了解小区居民纠纷矛盾,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个体矛盾,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联合“三官一律”,采取说情、说理、说法“三说”工作法进行调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矛盾不上交”。对涉及群众公共利益的矛盾纠纷,社区党组织召集党员居民代表、物业企业、涉及单位等,采取上门说事、现场调解等方式,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前,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区。东华街道温泉社区东方一品小区居民曹女士楼上住户家漏水,导致自家客厅天花板出现大面积墙皮脱落,与邻居多次协商未果。楼栋长获悉后,及时联系党支部书记,第一时间查清问题,商定解决方案,最终邻里握手言和。

“点亮小心愿”,让困难群众感到关怀和温暖。聚焦“一老一小一弱”群体,组织开展“小心愿、我来圆”主题活动,将征集到的“小心愿”张贴在社区“心愿墙”,动员辖区单位党员、社会爱心人士等根据自身能力,按照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自愿认领、帮助圆梦,社区对点亮心愿的党员、干部、群众颁发“爱心徽章”,带动身边人积极参与,营造有爱心、有温度的社区。

3.以“宣传小人物”为主要方式,建立以居民评价为基础的鼓励激励机制。

开设“小人物风采集锦”专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社区微信公众号开设“小人物风采集锦”专栏,及时宣传在便民服务、化解矛盾、点亮心愿、志愿服务等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树立身边学习榜样,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从众效应,带动“沉默的大多数”。

开展“社区好人”评选活动,树立“小人物”也是大英雄的服务导向。通过微信公众号、网格员、居民等征集好人线索,年底由社区整理审核后形成候选人名单,组织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结合日常掌握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评选出的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扶危助困等10类“社区好人”进行集中表彰,现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通过“小人物”传递社区服务正能量,形成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目前,城关街道渭运社区已举办4届“渭运好人”主题颁奖典礼,形成了社区有榜样、身边有楷模、行动有标杆的良好氛围。

纳入网格化管理考核,激发驻区单位、网格员责任感、荣誉感。每年底,各个社区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对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情况进行考评,对开展活动成效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单位和党员进行授牌表彰,充分调动了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开展共驻共建、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同时,把当好网格员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渠道和发展党员的优先条件,对工作表现突出、作用发挥明显的网格员重点培养,及时吸收进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社区“两委”干部中,让他们被看见、受尊重、得荣誉,充分激发了网格员的服务热情。

三、成效启示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关键要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地。富平县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五小服务”模式既回答了社区治理的基本命题,又赢得了民心民意,以“润物细无声”的细小举动、真心服务,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党组织战斗堡垒是实现社区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基础。社区治理不是简单的维护社会秩序,而是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实现党领导社区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区治理。党组织超脱各方利益之外,处理事情出于公心,为群众提供议事平台,在引领服务群众方面具有天然的组织优势。在“五小服务”模式实践中,富平县坚持党建引领,全覆盖成立小区党支部,并作为网格化管理的枢纽,有效地把党员、干部、群众和驻区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等领导起来,推动各方积极发挥作用,将社区服务“化整为零”、沉到一线,提高了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增强了社区治理的凝聚力。

2.推动“生人治理”向“熟人治理”转变是打破社区治理壁垒的重要手段。城市社区居民构成类型多样,居民与居民的工作圈、交际圈、生活圈互有差异、相对独立,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如何把社区居民联系起来、组织起来,是减少社区服务成本、提高社区服务效能的关键。在“五小服务”模式实践中,富平县发现、吸引、培养了一批来源于群众、生活在群众身边的网格员队伍,这些人居民认可度高,对本楼栋、周边户情况熟悉,更加有利于发现居民需求,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等方面更有优势,也更容易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把居民有效组织起来,通过“热心人”把一个个不熟悉的居民连接起来,形成了符合城市社区实际的“熟人治理”模式。

3.强化精神激励是提高网格员、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等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的重要方式。社区治理中,既需要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且自愿开展服务工作,也需要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手段来持续驱动,两者缺一不可。在“五小服务”模式实践中,富平县着重从强化精神激励上想办法,实行楼栋长或巷道长“敲锣打鼓”上岗,对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进行考核表彰,开设专栏宣传服务群众典型,开展“社区好人”评选,让服务社区居民的干部、单位、社会群体得到尊敬、受到表彰、收获荣誉,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各方面服务力量的活力和激情。

4.回归服务本位,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是评判社区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准。群众的事不大、但要有人管,事不急、但要有效率,社区治理必须尊重群众、了解并回应群众的诉求,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真正让群众当“阅卷人”。在“五小服务”模式实践中,富平县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服务,细化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贴心式、滴灌式、渗透式服务,并将服务成效交由群众评价,反作用于服务主体,形成治理闭环,提升了社区治理的实际成效,真正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居民幸福生活不断“加码”。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