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上海市杨浦区:“三区联动”汇“大家” “四个百年”聚“讲堂”

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组织部

2022年09月29日19: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园区、进社区、进校区,杨浦有效发挥“三区联动、党建联建”优势,深度挖掘区域内复旦、同济等高校人文资源和上海市委宣讲团等专家优势,依托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党组织平台和传播优势,于2018年打造“大家微讲堂”项目。

一、背景与起因

(一)思政引领新要求催生出思政工作新思考。杨浦区必须着力解决好“向谁讲思政、由谁讲思政、如何讲思政”的问题,“向谁讲思政”,就是要把重点聚焦在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一代身上,引领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由谁讲思政”就是要突破思维局限,打开想象空间,更多地把目光瞄准区域高校名师、科创带头人、城市设计师等,发挥这些“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讲思政”,就是要把握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新趋势,顺应广大党员群众多元化的精神需求,突破传统思政课程授课方式和传播渠道,建立更生动、更多元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二)区校联动新发展提供着思政工作新资源。杨浦区域范围内有9所高校,人文资源丰富。而随着“三区联动、党建联建”不断推向深入,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集共识,整合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奠定了基础。从日常调研看,高校师生有“融入社区开展实践研究”的需求,社区群众有“亲近校园接受人文熏陶”的需求,彼此的需求也恰恰是回应彼此需求的要素资源。为此,杨浦广泛开展区校党建联建,进一步挖掘各自核心需求和优势资源,深化拓展合作。“大家微讲堂”不仅充分挖掘了高校的科教资源、智力资源、人力资源,还使高校优质资源走出校区“破圈融合”,在社区、园区更大平台上辐射放大。

(三)基层党建新实践衍生出思政工作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出台以来,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的新实践,其关键在于把握时代规律,推动创新发展。杨浦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党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置顶”安排,引导党员干部和区域青年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大家微讲堂”除了致力于深度挖掘高校丰富的思政资源外,还注重发挥阿基米德FM、东方网及区域内哔哩哔哩弹幕网等平台的传播优势,以及各级党建服务中心、滨江党群服务站点等广泛发动党员群众的阵地优势,为贴近区域经济发展、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社区、园区、校区实际的思政教育精品课程扩大受益面,形成强磁场,筑牢了坚实的基础。

二、做法与经过

(一)以需求为要,建立“讲堂+社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针对园区、社区党员群众“解疑释惑”的需求,因人制宜建立“大家微讲堂”师资队伍。一是建立需求双向配对机制。建立高校需求、社会需求双向配对机制,建立高校思政、人文“大家”资源清单,并从中遴选出“大家微讲堂”名师。二是建立社区政工师制度。在双向对接基础上,建立社区政工师制度,聘请高校思政、人文“大家”与区域内各街道结对担任社区政工师,共建区校“社区智库”。结合社区政工师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指导基层党建、社区党校、小区规划、楼道美化等项目。

(二)以内容为王,策划“基本+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形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形式策划再创新。一是全方位调研,形成话题清单。依托哔哩哔哩弹幕网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全方位征集“大家微讲堂”话题,探索由“灌输式”向“启发式”“参与式”“共情式”思政教育模式转变。尤其注重把握每季“大家微讲堂”“第一课”与“愿景图”的关系,始终带着政治责任学、带着历史使命学、带着问题导向学、带着恒心毅力学。二是全过程策划,打造网红党课。探索“剧场式+追剧式”新模式,用嘉宾访谈、情境呈现、漫谈演绎等更生动的授课方式,增强思想引领性和受众黏合度。2021年,“大家微讲堂”品牌深挖党史“富矿”、细品百年“风味”、笃行不怠“赶考”,推出“百年党史大家说”系列思政课,首讲《如今的盛世繁华如你所见》,杨浦区80后、90后干部带来自编自演的剧说党课,通过初心启航、矢志报国、旧貌新颜、锦绣滨江四个篇章,讲述一家四代人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故事,为全区党员干部献上一场深入人心的精神大餐。

(三)以载体为基,拓宽“线上+线下”思政教育传播路径。利用互联网传播即时性、互动性、可视性特点,不断加深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影响。一是线上网络直播互动。利用互联网传播“短、平、快”特点,以网络、手机APP为重要传播渠道,以“单节课不超过50分钟,互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为模式,开展现场互动式教学,在阿基米德FM、哔哩哔哩视频网、东方网等平台同步上线直播。二是线下党建阵地凝聚。以区党建服务中心、杨浦滨江党群服务旗舰站为宣讲主阵地,在12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社区政工师工作室”,在楼宇园区、网红地标、睦邻中心等设置“大家微讲堂”直播分会场,为开展属地化服务,以阵地建设服务党员群众、凝聚人心奠定基础。

三、成效与反响

(一)拓展了思政工作的新外延。“大家微讲堂”项目是杨浦与复旦、同济等区域内高校、阿基米德、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合力推动的成果,是促进“三区联动、党建联建”由工作融合、感情融和向思想融合、文化融合的一次重要转型升级。通过“大家微讲堂”,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强化了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作用,对校区、园区、社区党员青年及B站“90后”“00后”用户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帮助青年育志气、强骨气、蓄底气。

(二)弘扬了思政课程的正能量。“大家微讲堂”着眼“时间的跨度”“空间的广度”“实践的宽度”和“时代的气度”,融合好“显性课”与“隐性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乐为、敢为、有为。“杨浦滨江向水而生”“大数据的‘圆’与‘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最新进展及感染防控”“创新创业绘就人民城市新画卷”“‘两万户’的城市更新”等话题引发热议,为最大限度集聚社会正能量提供了新载体。

(三)巩固了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大家微讲堂”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在社区党员群众中的深入传播,切实做实做强了社区党校这一红色阵地,促进了党内教育多元化、丰富化的成果展现,进一步探索了党员教育管理新方式。通过与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深化推动了互联网企业党建,拓展完善了就地服务、就地培育、就地成长、就地公益“四个就地”和区职能部门牵头带领产业链、产业链上示范带动下游的“双带”工作内涵,扩大了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共同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四、经验与启示

(一)顺应时代新要求。随着杨浦科创双创氛围日益浓厚,出现了包括创新创业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等新生代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催生了商务楼宇、各类园区、互联网业等新的组织形式,其中的青年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强。区委精确推动高校教师主动拥抱科创新领域,为青年释疑解惑,引导年轻人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做到知识上解渴、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压。人是追求思想的,也是喜欢生动的。把枯燥的理论讲生动,就要有立体思维,善于在横向上塑造画面感,能够在纵向上彰显时代感。杨浦打破固定思维,整合区域资源,邀请高校名师大咖,丰富话题内容,通过直播、弹幕、互动、情景等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打造青年喜闻乐见的“网红思政课”。

(二)开创思政课程新实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现实,我们必须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传家宝”。杨浦着力使区校资源相整合,落实专人定向联系复旦、同济等区域内高校,和高校建立教师遴选机制,聘请名师担任社区政工师,为推动思政、人文进社区、园区,回应好双方需求做好充分资源储备。着力使老师“想讲的”和年轻人“想请来讲的”相契合。深入高校,了解师生在融入社区方面的需求,梳理建立“高校师生社区行需求清单”。并结合调研,多方征集“大家微讲堂”话题,建立党员群众普遍关注的“话题”清单。在此基础上,会同社区政工师反复研讨,请高校人文、思政“大家”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兴趣所长,认领“话题”确定“选题”清单。

(三)拓展区域化党建新平台。思政课不是组织、宣传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未来,关系党的百年基业薪火相承的重大历史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大家微讲堂”用好社会“大课堂”,整合各方资源,助推区校、街系合作新实践,实现高校优质资源、科技成果在社区、园区等更广范围辐射溢出,除此之外,还特邀东方网、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担任“特约UP主”,共同探索创新网络思政课程“IP化”设计,不仅深化拓展了党建工作的“朋友圈”,而且逐步建强了区域化党建联盟的联系纽带,助力杨浦党建工作平台更大、视角更广、融合更深,奏响万众“大合唱”。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