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湖北孝感市孝南区文化路社区:变“一轮明月”为“众星拱月”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中共孝感市委党校 孝南区广场街道文化路社区

2022年12月22日13: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情况

孝感市孝南区文化路社区位于孝感城区广场街道园林小区盐业公司旁,辖区范围东起园林路、南邻槐荫大道、西接城站路、北至文化路,总面积0.3平方公里,社区有七条大街小巷,管辖城站路、文化路、园林路、园林二路、槐荫大道、水利巷、园北路,各街道单位和门面门前四包到位。管辖居民3430户共12250人,驻社区单位3个、辖区单位4个、学校1个(蓓蕾幼儿园)、医院1个(市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志愿者队伍5支70人。社区流动人口546人,商业经营户317户。文化社区党总支分为综合支部和文化社区支部,其中综合支部71人、文化社区支部41人。

文化路社区在广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机构有:文化路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文化路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文化路社区人民协调委员会、文化路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文化路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文化路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设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网格化综合服务站等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窗口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文化路社区社区共有57个小区,大部分建于上世纪80年代,规模小、环境差是主要特点,其中三无小区(即:无主管单位、无物业服务、无人防物防)28个,不仅如此,辖区内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特殊群体人员多,给社区管理带来不少压力和挑战。

(一) 社区基础设施老旧, 治理困境凸显。百姓生活无小事,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处处跟小事有关,小事做不好,就难以让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文化路社区的房子大部分建设年代久远,房龄老,由于缺乏物业管理,小区内部存在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卫生差、通行不便、矛盾突出等问题,社区又紧挨彭家湾菜市场,过往行人、商户在小区内乱停车辆,影响道路出行的现象严重。此外,辖区内的低保户、空巢老人、残疾人、失独家庭等特殊人群也占据相当比例,对关爱和关心的需求较大。

(二)社区干部队伍薄弱,缺少人才队伍后备军。文化路社区有两委干部8人,网格员6人,每天要应对近7000人的各种需求和问题,还要应对来自市里各项工作的部署、检查和安排,同时要做好疫情防控以及突发事件的预案和管理,缺少人手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社区工作纷繁复杂,工资待遇不占优势,对人才的吸引力,尤其是年轻人的就业吸引力不大,这就加剧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三)社区自有资产单薄,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文化路社区作为典型的老旧社区,自身并无集体产业作为营运资产,且三无小区占据50%,缺乏相应的资金作为支撑,对于社区管理人员来说,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等问题时,往往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加之,受陈旧“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居民、单位把自己当成被管理的对象,主动参与不多,自助服务意识差,“有事找政府”的依赖思想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这就给本不富裕的社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题中之义。面对社区力量薄弱、事情繁杂的现实局面,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干部与群众距离更近,关系更亲,服务更优?文化路社区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中坚作用,变“一轮明月”为“众星拱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强基惠民。

二、主要做法

文化路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居委会、下沉党员、自管委等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从“看客”变“参与者”,着力解决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创新红色驿站+“12345”工作法

文化路社区探索建设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的红色驿站,即形成“社区居委会、网格党支部、居委会、自管委”几方灵活联动的治理模式,开展全方位便民服务,努力打造居民想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格局。

为有效破解三大难题,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文化路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辖区单位以及下沉党员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出在辖区“三无”、单位自建、有物业等三类小区建设“红色驿站”,主要形式为:一是在单位自建小区,构建以“社区居委会、自建单位、党小组、业委会”四方联动的红色驿站。二是在三无小区,构建以“社区居委会、自管委、党小组”三方联动的红色驿站。三是在有物业小区,构建以“社区居委会、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四方联动的红色驿站。

为充分发挥“红色驿站”的战斗堡垒作用,文化路社区实行了 “12345”工作法,即: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一根本;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回应居民需求两项功能;众筹人力智力物力三方面的治理资源;优化便民服务一张卡、社区业务一站办、民生政策一窗通、党员身份一亮明“四个一”服务模式和有阵地、有制度、有队伍、有活动、有激励“五个有”运行模式:

1、突出一个核心。突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这一核心,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网络架构,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2、完善二项需求。社区根据小区治理中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居民的需求清单,通过联动会议研究解决,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急需解决和长期解决清单。

3、众筹三方资源。众筹智慧、人力、物力三方面治理资源,筹智,即由小区居民协商议订,集中民智,办好民事。筹资,即红色驿站的建设、服务设施的添置、小区环境的改善等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所需资金以居民自筹为主,结对单位、驻在单位、社区其它组织共筹相结合。筹力,即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小区的清障除杂、拆违、保洁等工作都是大家齐动手。

4、优化四个一服务模式。即:便民服务一卡明。印制包括社区网格员、管片民警、供电急修、水务抢修等联系方式的便民服务联系卡,畅通居民办事渠道,提高服务效率。社区业务一站办。社区工作者采取固定时间在红色驿站坐班制,使居民“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民生政策一窗通。印制集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民政等窗口便民服务指南,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服务站。党员身份一亮明。小区党员在楼栋亮身份亮承诺,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责任感,促使党员在小区治理中率先垂范,起模范带头作用。

5、建立五个有运行模式。即:有阵地。在每个小区协调一间空闲房屋或能议事的房间,作为红色驿站的议事阵地,并对该房屋进行红色元素、议事设施的布置。有制度。制定了各方的制度及职责,推行居民议事模式,鼓励群众参与,商议商讨群众事、身边事。有队伍。根据小区特点,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一是优化清洁家园志愿者服务队。小区内有能力做清洁的住户都参加,采取分户轮流值班,负责小区环境清扫,实现小区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自治模式;二是“好邻里”志愿服务队。小区内楼栋长、党小组长、有协调能力的居民参与服务队,协调居民因生活琐事引发的矛盾,营造邻里一家人,互助大家亲的小区氛围;三是小区治安服务队,主要是下沉党员、年富力强的居民参加,实现治安齐携手,平安保和谐的目标。有活动。以节假日为契机,制定全年志愿服务活动清单,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有激励。成立以网格员、自管委主任为代表的管理队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及提醒。每月评选“小区之星”,印制简报宣传,进行年度表彰,制定了自管委成员、居民参与小区活动的记分办法并实行积分兑换礼品,给予激励。

(二)聚集多方合力,开展“五民”工程

文化路社区借助红色驿站的力量,精心打造了“五民”工程,即爱心“亲民”、服务“便民”、和谐“惠民”、宣传“育民”、文化“乐民”,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浓厚氛围。

1、爱心“亲民”。针对辖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特殊群体人员多的特点,社区创新工作办法,制定“2级组织+3员上阵”同帮共扶特殊群体工作制度。截止到2022年3月,已发动6名网格员,结对驻在单位164名在职党员,下沉报到148名党员,三类人员组建“天天敲门”组,共同结对帮扶56名特殊群体人员,赢得了特殊群体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领创城市儿童之家,打造儿童快乐驿站。社区为打造城市儿童之家,立足社区现有场所,同时联合党员志愿者,组队伍、建制度、设logo、打品牌,制定小小志愿者全年服务项目清单及积分兑换制度。截止目前,已开展小小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如“小小喇叭员”“小小环卫工”“小小消防员”等活动,让爱心、关心、热心走进社区每一个家庭。

2、服务“便民”。为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各项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社区依托组织网格体系和现代信息技术,制定了“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党员)接单”实施办法,推行 “三单”服务模式。截止2022年3月底共征集居民诉求150个,并及时发布“需求清单”, 组织10个单位党组织、82个下沉党员即时“接单”112件,如下沉党员教师接单后为困难学生链接老师免费辅导,市董永公园党组织接单后为三无小区建材宿舍院内免费除白蚁等,为居民群众提供了精准服务;为了方便居民办事,社区推行“一站式服务”。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是为居民办理计生、劳动保障、低保等服务工作的“窗口”。社区秉承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原则,按照“笑脸相迎,及时接待,快速办理”的工作流程,依据“事后群众评价,奖优罚劣”的考核办法,规范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改善了服务态度,优化了服务环境,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3、和谐“惠民”。针对辖区居民小区宇辉星城业委会、物业与居民长期存在矛盾问题,借用党员下沉契机,社区推行“四方联动”机制,即社区居委会、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四方联动制度。2020年11月社区将原业委会办公室打造升级为四方联动会议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小区重点、难点问题。目前,组建了一支以网格员、下沉党员、业委会、物业代表为成员的10人小组,对小区内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解决消防设施改造问题,涉及金额20余万元;另协调解决各类矛盾5件,有效扭转了宇辉星城小区矛盾、冲突频发的现象,推动构建和谐、友爱的邻里关系。

4、宣传“育民”。开展以“守初心、担使命,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主题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知识测试、邀请区纪委领导李森林讲授廉政党课,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文化建设。积极推动与居民生活联系紧密的工作进社区,如开展《民法典》进社区、疫情防控知识讲座、电动车集中上牌等,不断筑牢社区民众的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5、文化“乐民”。社区联合辖区单位开展《传承文明家风·共建儿童之家》文艺汇演暨最美下沉党员、最美儿童之星、最美家庭等表彰活动,通过家风建设助推和谐社区建设。社区与结对驻在单位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如开展红色歌曲大家唱、廉政剪纸等;邀请雕花剪纸非物质遗传大师池福新讲授廉政文化剪纸,开展 “清风拂童心,干净伴幼行”“花满校园语成蹊”等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文以化人”的潜移默化作用。

(三)统筹五力,助推共建共治共享

1、坚持党建引领力。纵向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架构。优化 “大党委” 14人,建立6个网格党支部,选优57个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403人。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按时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等。

2、提升群众自治力。采取居民自荐、民主推荐、公开选聘等方式,从网格支部成员、党小组长、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热心居民中选聘57个小区长,136个楼栋长,274个单元长。目前“三长”全部在小区中上墙公示。“三长”在疫情防控摸排、矛盾调解、社区秩序维护、小区绿化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针对物业小区、单位自管小区、“三无”小区、自建房小区4个类型小区,推动在所有物业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4个,“三无小区”组建自管委27个,对单位自管小区坚持压紧压实单位治理责任,打破原本混乱、无序的局面,促进社区治理由“一根针”变为“一张网”,有效发挥这些单位、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3、发挥机制激励力。为激发志愿者、下沉党员、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社区制定了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志愿者、自管委等各类对象的考核激励办法,对居民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进行积分兑换物资,评选每月之星、实行年度表彰、对工作表现突出的,社区编辑简报进行宣传。目前已评选每月之星6期,年度表彰54人,积分兑换86人,编发简报42期。

4、激发干部活力。为强化干部管理,建立社区干部、网格员分工AB角制,形成了相对分工、注重配合的工作机制;为激发干部活力,为年轻干部创造干事创业的平台和机会,鼓励网格员在网格工作中发挥战斗员、指挥员作用;为搭建平台、提供锻炼,社区邀请市、区领导作专题辅导,为干部开拓视野、提升能力提供了帮助。

5、协同单位联建力。驻区结对单位与社区签订共建实事项目,利用结对单位在政策、信息、人脉等方面的资源,为社区百姓切实解决一些急难愁盼的问题,如解决“三无小区”种子公司车棚垃圾清运、燃料公司大门改造、物资小区吸污化粪池下水疏通等,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结对单位的参与度。

三、经验启示

(一)党建工作联抓,推动“各自为战”向“共同奋战”转变

1、建立科学的考评评价机制:在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的同时,注重对下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成效的考评评价,把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党性教育、党员培养、党组织发展的全过程,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建立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2、建立完善的表彰激励机制:坚持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典型。结合社区特点和工作实际,不断总结在下沉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挖掘不同单位、不同类型的下沉典型,发现和培养一批下沉社区明星、人民公仆、最美下沉党员等,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

3、完善规划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按照“点对点”“面对面”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服务百姓的项目和标准。准确找到百姓需求的“痛点”、“难点”、“堵点”,明确哪些需求是社区能够可以解决的,哪些又是结对单位能提供资源和条件解决的。按照订单式服务的模式,切实提高服务百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建立透明的公开承诺践诺,增强责任担当:在职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对接社区开展公开承诺践诺行动,明确党员干部及在职党员利用工作优势,深入社区,了解群众心声,开展服务和志愿工作,有助于提升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促进各单位、各党员及干部能以身作则、积极作为,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一份力量。

(二)服务群众联做,推动“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融入进来,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转化为党组织、党员付诸实际的方向标,把党的政策、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行动自觉,构建起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1、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在社区主要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经常报道在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和优秀志愿者事迹,挖掘志愿服务亮点,宣传在职党员服务群众、与群众亲如一家的感人事迹,激发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社区群众了解下沉社区的意义和价值。

2、创设贴合社区的活动载体。根据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流动特点,设置活动项目,避免“到此签到”式活动方式,注重参与主体的全员性,用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亲子活动、家庭厨艺大赛、普法知识宣传、免费体检等,既能为百姓带来实惠,也能拉紧与群众的距离。

3、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充分利用博客、微博、动漫、手机短片等新型传播方式,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现代元素的网络传播活动,让百姓更便捷、更高效地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与此同时,可以将一些典型素材、普法常识、防骗技巧、卫生安全等内容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打破时空界限,让百姓随时随地接收“干货”。

(三)志愿服务联推,推动“封闭自有”向“开放共享”转变

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在助力社区治理发展,丰富社区资源,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增加民众交往,构建情感纽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志愿服务具有自发性、无偿性、分散性等特征,在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功能发散和聚合不力的“瓶颈”,这就需要借助权威性、组织性和纪律性都较强的组织进行调节和引导。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开创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是激活治理活力和再造基层治理秩序的有效路径之一。

1、实现志愿服务的价值重塑。实现党建引领下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的价值重塑,就是将志愿精神的培育根植于红色文化的深厚土壤,同时融入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当中。以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感召人,以新时期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来塑造人,以加深党员和群众的良好关系鼓舞人,以“服务大家,成就小我”的价值理念激励人,引导居民、党员共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2、凝聚志愿服务的多方力量。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让群众性组织成为党组织的得力助手,让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成为常态,让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具体操作中,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以及其他公益性组织,共同组建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实现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3、加强志愿服务的选拔培训。在党组织的统筹规划下,规范志愿者招募和注册工作,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明确不同志愿者的准入条件,同时加大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让志愿服务行为更科学、更规范、更深入,鼓励各领域有专业特长的人士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队伍更有力量。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