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历尽天华成此景

——吉林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纪实

2023年11月10日08:1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长白山巍峨耸立,见证发展的日新月异;松江水奔腾不息,激荡时代的万千气象。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家园,这是一方生机勃勃的热土:东部大森林、西部大草原、中部大粮仓。从稻田绿的春到冰雪白的冬,从湖山翠的夏到玉米金的秋,岁月流转、四季轮替,松辽大地挥写着振奋人心的“乡村纪事”。

白山松水回响铿锵足音,时光深处镌刻暖心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深切关怀、寄予厚望、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3次赴吉林考察调研,深入基层一线,进农村、下社区、访园区、看企业,亲自为吉林振兴发展、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鼓劲领航。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吉林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适应“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扛起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历史使命,建强战斗堡垒、壮大先锋力量、发展富民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正在描绘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时代画卷!

五级书记齐抓,“五化”闭环实施

高位推动,压实政治责任

初秋的延边,山水澄澈,万境生辉。一望无际的农田里,稻穗随风摇曳,举目皆是醉人的翠绿。眼望田沙巴体育官网,“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民族也不能少”“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的标语在蓝天映衬下格外醒目。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和龙市光东村时的情景,村党支部书记金宪难掩激动。从总书记牵挂的“厕所革命”开始,8年间,光东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有机农田、叫响水稻品牌……一个鲜为人知的边境民族小山村,一跃成为驰名全国的乡村旅游重点村、美丽幸福新乡村。

光东村的蝶变是吉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强调,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秋实指出,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治理的强大效能,以高质量农村党建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思想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吉林省委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吉林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聚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省情、农情、乡情,谋思路、找短板、寻对策,筑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着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吉林省把“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书记争先、组织创优、集体经济增效、乡村治理提质、干部人才作贡献、金融助力、为民服务”七个活动,构建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集聚各类资源下沉乡村振兴一线,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召开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省委、省政府顶格推动,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开展实地调研。通榆县复兴村是省委书记景俊海的乡村振兴联系点,他先后4次来到这里蹲点调研,了解农业规模经营、肉牛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情况,指导帮助村里解决实际问题。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坐镇“前沿作战部”,村党组织书记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五级书记一起抓,以任务清单化、工作图表化、操作手册化、标准模板化、专班机制化“五化”闭环工作法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地。

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吉林省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加强市级乡村振兴考核,压实县级抓乡促村责任,明确乡村两级抓落实职责,切实拧紧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省市县常态开展包保帮扶成效考评和驻村干部年度考核,专项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评结果作为对班子评价的重要依据,把责任压力传导到“最后一公里”。

现场演讲、视频展播、节目助威,在“书记争先”活动比武现场,各村党组织书记使出浑身解数,晒成绩、讲方法、谈经验、话发展。比武既是展示,也是考核,更是激励,比出了工作干劲,赛出了精神风貌,树立了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今年,吉林省又有4个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总数量达到7个。

理论领航、思想铸魂,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红色动能汇聚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助力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摘星晋级铆劲,组织联建赋能

夯实根基,筑牢战斗堡垒

从长春出发,穿过绕城高速,再沿着国道向西北方向行进17公里,就到了农安县陈家店村。错落有致的楼宇、绿树掩映的公园、宽敞明亮的党群服务大厅一一映入眼帘,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很难想象,18年前,这里曾是一个“负债累累、人心不齐、上访不断”的软弱涣散村。

“村民遇事缺少‘主心骨’,干事创业哪能找到出路?”2005年,老书记林青远“放下”自己的企业,回来接了“烫手山芋”。走访群众、调查研究、明确思路……他带领村民流转土地、建起合作社,摘掉“穷帽子”;新任村党委书记付升学接棒再出发,升级创新“村党委+公司+合作社”的现代化经营模式,农业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道路越走越宽……“有事找党组织,干事跟党组织”逐渐成为村民的共识。

组织强则力量聚,支部强则乡村兴。吉林省坚持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设比例、应整尽整”,逐村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每年倒排确定整顿对象,每个整顿对象确定1名县级领导负责联系指导、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包保工作,确定1个结对的县级以上机关单位、1名县级以上机关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补齐短板弱项,提升整体建设水平。3年来,先后转化提升村党组织1100余个。

“铆足劲必须摘掉软弱涣散‘帽子’。”自从年初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辉南县三岔村党支部书记段会增就倍感压力。镇党委专门成立帮扶工作组,包保干部实地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帮助制定整改措施,村干部外出学习提升能力素质,带动村民发展冷链仓储产业、优化人居环境,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补齐短板,更要争先创优。2021年以来,吉林省持续开展“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活动,明确“书记履职、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乡村治理”五个方面创建项目,每个项目对应1颗星,每颗星均明确具体创建标准,把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加强乡村治理等作为重要评定指标,让乡村党组织干有方向、比有标准、争有动力、追有目标。 

一场摘星晋级的震撼比拼在白山松水间展开:图们市28名市级领导对接50个行政村,镇级干部跟踪问效走进村屯,村“两委”干部逐户深入走访听取群众需求,村党组织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双辽市实施“听看评”机制,开展乡村党组织“五星级”评定,着力巩固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吉林市昌邑区建立重点工作“赛马”机制,促进先进村巩固提升、后进村“翻身逆袭”。2022年,全省共评出4星级以上村党组织3662个,占比39.2%;4星级以上乡镇党委211个,占比34.8%。

“我们镇是全省面积第二大镇,有‘延边粮仓’的美誉,然而3年前,却没有自己的农业龙头企业。”汪清县罗子沟镇党委书记姜军说。

传统产业项目资金使用率低、各村势单力孤不能干“大事”……2020年3月,镇党委牵头,成立上河中心村委会和4个联合党总支,带领各村“抱团突围”,成立汪清县海源农业有限公司,采取联村入股、联建经营模式,组织全镇21个村合资入股300余万元,开展合作经营。截至目前,公司共盈利500余万元,带动各村实现村均年增收6万余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大带小、强带弱、富带穷、中心村带周边村等方式,吉林省积极推动村党支部联建共建,扩量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目前,全省833个村通过党组织联建实现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百姓高兴是目标要求,群众满意是评判标准。为检验2021年换届的新班子工作成效,今年5—7月,吉林全省60个县(市、区)959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607个乡镇和9340个村进行全覆盖回访调研,开展乡村班子届中分析。结果显示,全省乡村班子整体运行平稳高效,群众满意度达到99%以上。

干部精准帮扶,人才助力加油

建强队伍,汇聚硬核力量

9月是收获的季节。临江市苇沙河村的五味子种植基地里,乡村振兴专干段延政同村民们一道欢快地采摘丰收果实。

“今年全村680亩五味子,预计销售额可达750万元。”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的段延政,去年被招录为苇沙河村的乡村振兴专干,他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五味子种植,带领村民修剪枝条、调控营养、防治病虫害,实现了稳产增产。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招录乡村振兴专干,是吉林省为充实乡村振兴一线力量采取的重要举措。该计划明确,用3年时间为全省每个村招录1名乡村振兴专干,去年已招录3714名,今年计划招录3631名。“这支近万人的队伍将是振兴乡村的骨干力量。”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非公党工委书记储晓东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紧盯农村“缺人干事”问题,吉林省着力建设堪当重任的乡村干部队伍,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选优配强乡村振兴一线力量。把握换届有利契机,选配3236名优秀外出经商返乡人员担任村干部,其中364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换届全部实现“一肩挑”,年龄和学历结构均得到明显优化,实现了“一降一升”。

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依托“强基培苗”选育工程,招录838名乡镇机关选调生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提拔使用106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等“四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培训赋能强本领。实施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工程,举办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网络培训班,6.14万名乡村干部“共上一堂课”;举办全省驻村干部视频培训班,对5471名驻村干部进行集中全覆盖培训;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全省村党组织书记中专和高中学历人数比换届时提升6.1%,大专以上学历提升3.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仅靠村级组织力量远远不够,需要举全力而为之。吉林省延续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对2083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逐村落实包保部门、选派驻村干部,精准派人、精准帮扶。创新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组织全省第一书记积极代言销售农产品,2018年以来累计销售额近7亿元,今年销售额已达7166万元,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我们的桑树木耳、人参木耳、黄芪木耳,不仅口感好,营养也更丰富。”汪清县天平村第一书记伊学义几乎是吉林省驻村第一书记协会直播间的“常驻嘉宾”。担任第一书记6年,伊学义在村里创办黑木耳菌包厂、定植车间,研发多种精品木耳,将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如今,全村菌农平均每家种植5万袋木耳,平均每人一年收入将近4万元,天平村实现“脱胎换骨”。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些年来,吉林省优化升级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近10万“新农人”回到家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从梨树县北夏家村走出去的大学生邵亮亮,毕业后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种植西兰花等高品质经济作物,产品远销海外。

曾经年薪百万的蒋卫阳,舍下自己的建筑公司,回村当上了党支部书记,致力于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一跃增至100多万元。

从外地打工返乡创业的周艳文,组织本村妇女发展草编业,让更多农村妇女学到了手艺,在增收中实现人生价值。

牧原实业集团副总裁秦牧原,将公司落户吉林,在全省布局养猪产业,带动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前来共同投资发展。

人才有活力,乡村才能添动力。作为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省份,2021年以来,吉林省连续开展了两批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定工作,4000余名“田专家”“土秀才”“乡创客”喜获职称,乡土人才“香”飘沃野。

建好“塔尖”,也要培厚“塔基”。吉林省采取扎实措施,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长期稳定扎根乡村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14年以来,累计免费培训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23万余人,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

做大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喜看稻菽千重浪,千里沃野丰收忙。金秋时节,吉林大地洒满金黄,农田里稻谷簇拥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行走十里八村,农机轰鸣、抢晴晒谷、颗粒归仓……一捆捆沉甸甸的秋实堆积如山,点燃了村民热腾腾的致富希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吉林省各级党组织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新任村“两委”班子的“开门一件事”,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零散资源“串珠成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走上组织化、规模化道路。2022年底,全省已全面消除年收入10万元以下村,村均收入从2020年底的20.14万元增长到52.13万元,一幅产业兴、村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白山松水间铺展开来。 

从十多年前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窝窝”,到如今的“明星村”,松原市宁江区杨家村党支部领办股份制合作社后,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负责人,党员先行先试,示范带动村民带地入社,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大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议价能力。如今,350公顷土地仅需十几台农机具,20人40天就能完成从种到收的全部生产作业,一公顷地却能多收入近万元。“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还能在合作社发展的大棚里种果树、搞采摘,不出村就能挣到钱。”村党支部书记黄艳雨说。

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村集体和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入社不入社,真的不一样。以前自己种玉米,收入低也不稳定,入社后,每公顷可分红1.5万元。”今年元旦过后,洮南市东安村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村民刘红梅领到分红现金,乐得合不拢嘴。村党支部书记范子占感慨:“村党支部和群众通过股份紧紧扭在一起,党支部开展群众工作有了抓手,说话有人听了、活儿有人干了。”

合作社里记录着村民迈向幸福的历史。2021、2022两年,吉林先后确定1100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省级示范村,今年,推动符合标准条件的村应建尽建,让更多群众“心里有底,增收有路”。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没有产业的农村资源难聚、农民难富、人才难留。近些年来,吉林省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破题,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玉米牌”,玉米水稻、杂粮杂豆、肉牛羊、人参、梅花鹿等十大产业集群渐次铺开,立起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支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群众致富有了“金钥匙”。在“中国梅花鹿之乡”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镇党委采取“党员示范+帮带”模式,培育养鹿大户、党员示范户,带动梅花鹿养殖、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70亿元;梨树县在县乡两级组建“肉牛专班”,扩规模、拓销路、延链条,带着群众把生活越过越“牛”;通化市创新“林长+重点龙头企业+产业基地”模式,特色经济林“枝繁叶茂”,“绿叶子”变成“金票子”;在抚松县万良镇,镇党委统筹、参业协会集聚、部门资源联动、龙头企业参与搭建“红盟”体系,建起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

党建引领推动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乡村特色产业潜力不断凸显,群众致富渠道更宽更广,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吉字号”招牌闯出大市场、登上大舞台,乡村振兴发展底气十足!

身边事有人管,困难事有处办

精细治理,建设和美乡村

“来我们村,感受惬意生活!”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金阳也加入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向游客热情介绍着村里的“一山一谷一田一馆一民宿”,“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名片与诗画田园相得益彰,众多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马鞍山村过去发展采石业,村子环境脏乱差,村路坑坑洼洼,村民生活贫苦,是出了名的“泥土村”。从“卖资源”到“卖风景”,村党总支班子和包村干部下沉网格问需解难,党员志愿者带头整治人居环境、制定村规民约、推动土地改革,还绿水青山以原貌,让村民们捧牢“生态饭碗”。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吉林省委创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构建“大党建”格局,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有效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基层治理“谁来抓”“抓不实”“抓不细”等问题进行靶向突破。

创新体制机制,整体谋划布局,落实“谁来抓”。省委书记景俊海亲自挂帅,担任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主任,相关省领导担任专项工作组组长;全省各市县区普遍设立工作机构,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感到“身边事有人管,困难事有处办”。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规范任务聚力攻坚,专治“抓不实”。吉林省强化县乡村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放权赋能,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标准体系,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3方面27项98个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在每个市(州)确定1个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创建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以点带面提升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

基层党组织“按图索骥”,三级网格织密服务网络,紧盯“抓不细”。

田间地头,网格线联起民情线。通过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村党组织体系不断完善,4.92万个农村治理网格兜住村民稳稳的幸福。

网格内外,红先锋成为一道风景。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常态化入格走访,9340个村每村均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活跃在群众身边。边境村里,警地融合持续推进,乡镇派出所所长进乡镇班子、包村民警进村“两委”班子,专职辅警或警务助理进村屯,铺就平安底色。 

“经常去村里的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家转转,时间一长,大家有心里话都爱和我唠。”辉南县石道河镇的青年志愿者侯颖说。石道河镇以网格为单位,组建271个“近邻携手·相知相帮”互助组,党员、退役军人、平安志愿者等担任组长,在职干警(干部)一对一包保村屯,网格员、互助组组长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冲突,成为村民的贴心人。

乡村治理没有局外人,更没有旁观者。强化村民自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吉林省各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优化积分制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环境美不美、生态好不好,是全村人都放在心头的事!”前郭县图那嘎村党支部书记孔祥林说,在村里,村民的文明行为可以转化为积分,兑换物质奖励,大家参与乡村治理的动力越来越足。

方向清、政策优、力量足,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屯组,看得见的环境悄然变化,看不见的乡风吹入心间。

如今,穿行在乡镇村屯,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村道两边郁郁葱葱,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宜居、洁净的乡村遍布松辽大地,美丽乡村画卷异彩纷呈。

回望山河饮甘露,披挂彩霞再出发。在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中,吉林在奔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吉林在行动。试问制胜的秘诀,答案在强大组织优势凝聚起的磅礴力量里,在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奋斗足迹中,在和美乡村建设的动人协奏间……(本报记者 徐月高 韩向辉 方玉瑶)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